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 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成功的男人, 奮鬥了數十年終於獲得了通往美國的綠卡, 而妻子和女兒則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留在國內一段時間, 這個男人並不是陳世美, 他向妻子和女兒許諾, 一定會在美國更加努力地工作, 爭取一家人的早日團聚, 於是一家人在機場依依不捨地分別了, 兩年後, 男人的妻子和女兒終於歷盡艱辛來到了美國, 想給老公一個驚喜, 沒想到卻在男人的家裡見到了另外一位女主人。 這個女人對原配的到來雖然也分外驚訝, 但她只是短暫的無措,
這樣似乎很灑脫, 這也是美國華人圈子裡很普遍的一種現象, 我們可以把它叫做“臨時夫妻”現象。 意思就是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只是為了派遣一時的寂寞或者度過一段難熬的日子, 中間並不存在什麼感情上的糾葛。
“臨時家庭”或者“臨時夫妻”、“抗戰夫妻”、“搭夥夫妻”等等雖然稱謂不同, 但是都是指的這種已婚的華人男女移民到美國後因為生理、心理和情理的需要, 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同睡在一張床鋪上, 過著沒有法律認可和保障的“夫妻生活”, 一旦其中一方的另一半到了美國, 這種臨時性的夫妻也就勞燕分飛,
隨著時間的發展, 這種現象不僅沒有變淡, 反而衍生出了更多的形態, 這些臨時夫妻的搭檔們也開始不再滿足于臨時性的夫妻關係, 越來越多的介於原配與小三之間的戰爭打響, 後者對於對於原配的負罪感也漸淡, 像文首提到的故事中的那對情敵, 雖然表面上沒有針鋒相對, 其實暗地裡卻是互相較勁。
這個故事當然還有下文, 原配女主人和男人大吵一架之後, 兩個人冷戰起來, 女主人覺得男人背叛了兩個人的感情, 而男主人則認為女主人一點都不理解他, 雖然他做的不對, 但是可以被理解, 於是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沒錯, 僵持起來, 不久之後, 男人就和離開的那個女人又走到了一起, 結局近乎慘烈,
${FDPageBreak}
本來是奔著幸福的日子去的, 到頭來卻落得如此孤家寡人的境地, 是挺可憐的, 如果是在國內, 我們大可痛斥那對“狗男女”, 說他薄情寡義喜新厭舊, 說她狐媚風騷破壞家庭, 可是如果我們站在那個男人的立場上想一想, 也許我們就不會那麼痛快地罵出口了。
由於在美國生活的壓力和精神上的空虛, 以及生理上的需要, “臨時夫妻”成為很多華人一種無婚姻法律約束而又能調節自己生活節奏的新的家庭生活方式, 這種“臨時家庭”大多以不破壞雙方原有的家庭婚姻為基礎,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遇到這種情況, 都會很矛盾。 你不能一味地以倫理道德或者婚姻法律去譴責一個人對你的不忠, 因為這個人是為了全家的未來才獨自跑到了國外打拼, 遇到的困難和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我們沒有處在那種境地, 所以我們也無法理解他們當時的心境, 也就無從評論這種行為的正確與否。 因為想要往高處走, 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於是他們願意付出這些代價, 只是在奮鬥的過程中, 他們才發現這些代價遠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多更大,但是此時的我們卻已經回不去了。
這種行為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是錯的,可是放到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倫理道德所占的比重實在微乎其微,在現實的壓力面前,原來我們都是懦夫。如果一定要怪的話,我們只能說生活太強大,我們不得不低頭。
他們才發現這些代價遠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多更大,但是此時的我們卻已經回不去了。這種行為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是錯的,可是放到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倫理道德所占的比重實在微乎其微,在現實的壓力面前,原來我們都是懦夫。如果一定要怪的話,我們只能說生活太強大,我們不得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