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逐漸長大, 在某些方面大人應該注意一些言行。 當他們習慣於自由自在稍稍被管束, 就開始產生反抗、憤怒的情緒,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去面對?如何拒絕才能讓他們信服呢?
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家長都不動就說, “你再怎麼怎麼樣, 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 就不要你了”。 對小小的三四歲以內的孩子, 這簡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脅人質。 這麼大的孩子, 爸爸媽媽就是全部的世界, 是自己生存的依靠。 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 不要自己了, 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無法生存, 那會帶來怎樣的心理恐懼。
用“可以”取代“不行”
一些知名育兒專家表示, 聽到父母說“不”時, 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
從開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線
與其在讓孩子看了半個小時的電視以後, 耐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 又讓他看了半個小時, 還不如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孩子他可以看一個小時的電視。 妥協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讓他以為只要自己吵鬧個不停, 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實現自己的願望。 所以,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開始就應該亮出自己的底線, 告訴孩子自己的容忍度在哪裡, 什麼事情可以做, 什麼事情不能做。
轉移興趣
轉移興趣, 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