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時節降雪開始大起來, 其時養生的飲食方案如下。
皮蛋雞肉粥
製作原料:粳米200~300克, 雞肉500克, 皮蛋2個, 薑、蔥、鹽等調味品適量。
製作方法:先將雞肉切成小塊, 加水煲成濃汁, 然後用適量濃汁與粳米同煮, 待粥將熟時, 放入切好的皮蛋和煮好的雞肉, 加入適量調味品, 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於氣血虧虛, 五臟虛損之納少、四肢乏力、身體贏瘦、產後乳少、虛弱頭暈、小便頻數、耳嗚、精少精冷等, 還可用於肺、胃、大、小腸有熱之痢疾、便血、痔瘡、咽喉疼痛、便秘、肺熱咳嗽、牙痛, 段輕度高血壓、動脈硬化者。 另外, 還可用於醉酒不適者。
雞肉常食, 有較好的補益之功, 尤益於年老體弱、病後氣血虧損等一切衰弱病症。 皮蛋又名松花蛋, 為雞蛋或鴨蛋用石灰、草木灰、鹽等醃制而成。 其味辛香、甘有堿味, 性微寒。 皮蛋不僅滋補營養, 還可瀉肺熱、清腸火、醒酒、開胃、解煩渴、降血壓等, 為冬季養生佳品。 加上皮蛋同煮食, 味道更鮮美.滋補之力更強。
麻雀粥
製作原料:大米100一150克, 活麻雀2~3只, 鹽、薑、蔥等硎味品適量。
製作方法:將麻雀宰殺乾淨, 切成小塊, 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爆一下撈出, 與大米同煮成粥, 最後加入適量調味品即可食用。
適宜人群:適用于腎陽虛之陽痿、早洩、遺精、小便不利或小便頻數、性功能減退、手足冰冷、夜尿多、畏寒、納呆者。
禁忌:因雀肉性熱, 陽盛之體、有內熱之人忌食。
麻雀肉味甘, 性溫, 人腎經。 其主要功能為溫腎益氣, 用於老年人溫補, 也可用於五臟之氣的不足。
龍眼雞片
製作原料:雞胸肉400克, 龍眼肉30克, 生薑10克, 蔥10克, 雞蛋2個, 小白菜40克, 胡椒1克, 料酒10克, 香油3克, 濕澱粉35克, 雞湯50毫升, 豬油500克(實耗50克)。
製作方法:雞蛋去黃留清。 生薑洗淨切薄片, 蔥洗淨切蔥花, 龍眼用溫水洗淨。 小白菜洗淨。 雞胸肉洗淨去筋膜, 切成薄片。 雞肉片用蛋清、精鹽、料酒, 味精、胡椒, 澱粉(除蛋清外均用一半)調勻漿好。 用另一半精鹽、白糖、雞湯、胡椒、味精兌成芡汁。 淨鍋置於旺火上燒熱, 注入豬油, 待油溫燒至五成熱時投下雞片滑散, 倒入漏勺瀝油。 鍋內留底油50毫升, 待油六成熱時, 下蔥、薑炒出香味, 隨即倒入龍眼肉、滑好的雞片、小白菜,
適宜人群: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乏力、血虛心悸、失眠健忘者。 腦力勞動者經常食用, 益腦養神, 增強記憶。
禁忌:濕困脾胃、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慎用。
山藥芝麻酥
製作原料:黑芝麻15克, 鮮山藥300克, 白糖120克, 菜油500克(實耗70克)。
製作方法:黑芝麻淘洗乾淨, 炒香待用, 鮮山藥洗乾淨。 淨鍋置於火上, 注入菜油, 油溫燒至七成熱時, 下山藥塊油炸, 成外硬、中間酥軟, 浮于油面時撈出待用。 沙鍋置於火上燒熱,
用油滑鍋後, 放入白糖, 加水少量溶化, 煉至糖汁成米黃色, 隨即倒入山藥塊, 並不停地翻炒, 使其外麵包上一層糖漿, 直至全部包牢, 然後撒上黑芝麻, 裝盤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於脾虛少食乏力,
黑芝麻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作用。 適用於肝腎精血不足的頭暈眼花、鬚髮早白等症及血虛津虧的便秘。 二者合用, 補而不滯, 能抗癌, 防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