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患兒原某某, 男, 10個月, 2014年11月20日初診。 主訴咳嗽一月, 加重一周。 患者于一月前於某西醫院被診為“支氣管肺炎”, 經住院西醫治療後好轉並於半月後出院, 除咳嗽外無其他異常。 一周前, 患兒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加重, 日夜不止, 夜間尤甚, 痰多色白, 不易咳出, 面紅, 納乳較差, 眠差, 二便調。 查其舌質淡紅苔白膩, 指紋顯于氣關, 紋色淡紅。
體格檢查:咽淡紅稍充血, 雙側扁桃體無明顯腫大。 肺部聽診:雙肺呼吸音稍粗, 有散在細濕囉音。
診斷:咳嗽。 證屬痰濕阻肺。
治法:溫肺化痰, 降氣止咳。
處方用麻杏二三東加減治療:炙麻黃6克,
二診:諸症好轉, 咳嗽仍作。 上方加細辛3克, 繼服5劑。
服藥兩周後, 患兒家長前來道謝, 謂偶有咳嗽, 基本痊癒。 師囑其注意保暖, 調攝為要。
按:麻杏二三湯原方出自焦樹德教授《用藥心得十講》, 為二陳湯、三子養親東加麻黃、杏仁化裁而成。 方中茯苓、半夏、陳皮健脾化痰, 使濕去脾旺, 痰無由生;麻黃、杏仁宣肺止咳平喘, 二者一升一降, 恰似肺性;蘇子降氣化痰, 萊菔子下氣除痰, 白芥子利氣豁痰。 全方共奏健脾燥濕、降氣止咳平喘之功。
小兒臟腑嬌嫩, 尤以肺脾腎三髒功能不足最為多見, 故在本案中加入了白術、茯苓補中燥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