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寒涼藥之石膏

石膏味辛甘, 性寒, 屬寒涼藥範疇。 石膏生用為清肺胃火熱藥, 能清火、止渴、除煩、退熱;用名熟石膏或石膏, 清熱作用大減, 有收斂作用, 外科常用在斂瘡、祛濕、止癢、或作為石膏硼帶用。 內科常用在以下幾種情況:

1、傷寒陽明經證:外感風寒, 傳變化熱, 出現高熱炙手, 全身出大汗而高燒不退, 口大渴、思冷飲、煩躁, 甚或神昏狂亂, 脈象洪大而數。 生石膏能清解陽明經火熱, 可以本品為主藥, 配合知母、甘草、梗米、花粉、蘆根等同用(如白虎湯)。 如發高熱、大汗、口渴已數日, 見舌燥乏津、脈象虛大者, 可加黨參。

2、時行熱疫:流行性熱性傳染病表現為惡寒發熱,

頭痛目痛, 頗似傷寒(但本證頭痛如劈, 兩目昏痛, 與傷寒不同), 高熱狂躁, 煩心, 口幹, 狂妄少眠, 甚則吐血、衄血、發斑, 舌紅生剌, 口唇焦裂, 或大汗口渴, 或有小汗, 脈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數象, 此為氣血毒熱俱盛。 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黃連、梔子、黃芩、知母、赤芍、元參、連翹、丹皮、竹葉、大青葉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敗毒飲, 請參看第一講關於藥物用量大小的變化)。

3、溫病發斑:溫病熱毒深入血分而高熱發斑, 或皮下紅斑如錦紋, 或斑成一片一片, 妄狂不寧, 舌質絳赤而幹晦, 或生芒剌, 舌苔黃褐少津, 脈象細數。 可用生石膏配元參、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湯)等同用。

4、胃火牙痛:胃經火熱而致牙痛、齒齦紅腫、口渴、大便幹秘等症。

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黃、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 兼有傷風者, 可加荊芥、防風。

5、肺熱咳喘:肺素有熱, 外感風寒, 皮毛束閉, 肺氣不宣, 邪熱內鬱, 而見咳嗽、氣喘、口渴、痰黃、面紅、口鼻氣熱、脈浮數等症。 可以生石膏配麻黃、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湯)、荊芥、薄荷、前胡、黃芩等同用。

寒水石與生石膏均為清熱瀉火藥, 但寒水石清肺胃實火, 偏入血分, 無解肌達表之力。 生石膏清肺胃火熱, 主入氣分, 並有解肌達表, 使邪外透的效力。 大青葉與生石膏皆常用于時行熱疫。 但:大青葉苦咸大寒, 偏用於心胃毒熱、狂熱煩亂、血熱赤斑、熱毒赤痢等症。

生石膏辛甘而寒, 偏用於肺胃疫熱熾盛, 肌熱炙手, 頭痛如劈, 大汗煩渴等症。 用量生石膏一般為三錢至一兩半。

特殊需要時, 可用至三、四兩。 入湯藥須打碎先煎。

注意:治療重病時, 不可用量太小。 石膏以外用為多, 內服較少用。 血虛發熱, 胃弱, 肺虛, 非實熱證者, 均忌用。 據近代研究報導, 用天然石膏煎汁對人工發熱之家免有明顯退熱作用。 但對石膏的藥理尚未完全探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