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持久的噪音容易耳鳴

雜訊與耳鳴有何關係?

雜訊, 是一種沒有一定規律的混亂嘈雜聲音。 一切吵鬧的響聲或令人煩躁的響聲, 都可以稱為雜訊。 由於現代工業高速發展, 在生產和生活環境中, 處處都可以產生大量的雜訊。 例如, 工廠機器的轟鳴聲, 各種工具叮叮噹當的撞擊聲, 馬路上人群的喧鬧聲等。

雜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持久的過強的雜訊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情緒抑鬱、注意力降低、反應遲鈍、易於疲勞等。 研究表明, 雜訊能夠影響許多器官的活動, 如使心跳節律改變、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胃腸蠕動和分泌腺活動減弱等。

此外, 雜訊尤其是過強雜訊, 對聽覺器官造成損害, 而導致耳鳴、耳聾等症狀。

在引起噪音性耳鳴的各種因素中, 以強雜訊最為常見。 在工業雜訊造成的職業性雜訊性耳聾患者中, 多數有過或長期伴有耳鳴症狀。 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都體驗過強雜訊引起的瞬間耳鳴。 例如, 離開了吵鬧的搖滾樂廳後, 覺得耳內嗡嗡作響;一陣鞭炮聲過後, 耳內常鳴響不止等。 引起耳鳴的雜訊, 需達到一定的強度, 一般來說, 超過安全雜訊標準85~90分貝A聲級強度的時候都有可能造成耳鳴及耳聾。 對同一強度的雜訊, 存在著個體敏感性的差異, 不一定每個人的內耳都受到傷害, 而只是敏感度高者才受到傷害後受到傷害的程度最重。

動物實驗也呈現類似的結果, 如把同樣月齡的豚鼠放置在同一個127分貝A聲級的白色雜訊環境3小時, 只有一半動物呈現永久性聽力損失, 而另一半僅表現為暫時性聽力損失, 個別動物甚至不表現明顯的聽覺閾移。 鑒於雜訊引起耳鳴的現象在臨床觀察中可以多次重複。 為此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耳鳴動物實驗模型之一, 就是暴露雜訊法提供的。

如果把雜訊與某些潛在性耳毒性藥物相結合, 造成耳蝸損害的結果就比單一因素明顯得多。 比如, 單用氯黴素一半不引起任何耳蝸損害;單用紅黴素時, 耳毒性作用極小。 當把強雜訊與這些抗生素結合使用時, 如在服藥期間暴露于強雜訊環境中, 構成耳蝸損害的危險性就大大增加。

用大鼠做的實驗為此結論提供了證據, 兩種因素綜合組與單一因素組相比, 顯示了耳蝸更為肯定的功能與形態學改變, 如耳蝸微音電位振幅的降低, 以及掃描電鏡觀察到的耳蝸毛細胞靜纖毛排列紊亂等, 而單一因素組並不出現這些變化。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