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如何從出汗部位看疾病

出汗本來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但是為什麼有時候即使不熱也會不停出汗呢?只有額頭或者手腳心出汗又是為什麼呢?甚至在寒冷大冬天的時候, 有人鼻尖也會出汗不止呢?在到醫院治療的同時有沒有自己在家協助調理的方法呢?

一、這些部位出汗要警惕

1、額頭出汗——擔心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出汗伴有口苦咽幹、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狀, 那麼此時您需要去測測血壓。 如果還伴有心慌、眼突等, 您需要檢查一下甲狀腺功能, 此時的頭汗可能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

2、鼻尖出汗——擔心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經常鼻尖出汗並時常感冒, 那麼可能是肺氣不足, 簡單的說就是免疫力低下需要加強營養及鍛煉。

3、背部出汗——擔心氣陰兩虛

如果稍微活動就覺得背部汗出得很多, 並時常覺得疲勞那麼您很可能是疲勞過度、氣陰兩虛。 簡單的說就是身體需要休息並需要及時補充營養。

4、胸部出汗、手腳心出汗——擔心脾胃虛弱或者血虛

如果吃飯時汗水經常打濕衣服或者手腳心時常都是濕濕的, 並伴有腹脹、腹泄, 那麼您可能是的脾胃虛弱。 簡單的說就是消化不良。 您可能需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及生冷食物。

如果胸部出汗或手腳心出汗, 並伴有失眠、疲勞、不思飲食。 那麼您可能是血虛出汗, 簡單的說就是營養不良導致的出汗,

您需要加強營養。

此外如果只是手腳心出汗並伴有大便黏, 不容易用水沖淨, 臭穢, 體倦身重等症狀, 那麼您的出汗可能是由於胃腸濕熱引起的。 簡單的說就是胃腸功能失調引發的出汗, 您需要在飲食上注意減少吃麻辣火鍋等刺激胃腸的食物。 並注意經常順時針或逆時針用掌跟按揉腹部每日數次。

二、幾個能夠止汗的腧穴

人體有三個止汗效果較好的腧穴複溜、合穀、足三裡。 平時大家在家可以以這三個腧穴為主, 並結合出汗部位例如頭汗加太沖, 鼻尖出汗加太淵, 背部出汗加太溪, 胸部、手腳心出汗加內關等腧穴按揉能夠起到較好的止汗作用。

1、複溜穴

【定位】:位於人體小腿內側, 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

脛骨與跟腱之間。

【按揉方法】:取坐位, 用左手拇指按壓右側複溜, 可以按和揉相結合, 局部產生酸、痛感, 再屈伸踝關節, 左右交替進行, 每次約10到15分鐘, 每天2到3次。

2、合穀穴

【定位】:先以右手拇指內側(第一個指骨關節)橫紋, 對準左手虎口(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 右手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按揉方法】: 在按揉時, 兩手可以交替按摩, 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穀穴上, 做一緊一松的按壓, 頻率為每2秒鐘一次, 即每分鐘30次左右。 按壓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強度, 穴位下面要出現酸、麻、脹的感覺, 即有“得氣”現象為好, 這樣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注意:體質較差的病人, 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 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穀穴。

3、足三裡穴

【定位】: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 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即為足三裡。

【按揉方法】:端坐凳上, 四指彎曲, 按放在小腿外側, 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裡穴處, 作點按活動, 一按一松, 連做36次。 兩側交換進行。 這樣的動作可以重複進行, 閑下來就可以做的, 很方便。 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後1小時後進行為宜。

4、太沖穴

【定位】:位於足背側, 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 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第1、2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按揉方法】:按揉太沖穴時可以取坐位, 用左手拇指按揉右側穴位, 每次1到5分鐘, 反之亦然。 以感到穴位處酸痛為佳。

5、太淵穴

【定位】:手腕橈側, 橈動脈的搏動處

【按揉方法】:太淵加足三裡是補肺氣的重要組合之一。

用右手拇指指腹輕輕按揉左手太淵1-3分鐘後, 左右手交換。 每日2-3次, 按揉同時配合按揉足三裡效果更好。

6、內關穴

【定位】:要找左手的內關穴, 把左手心向臉伸出來, 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 把無名指放在左手橫紋上, 左手的內關穴就在食指的下邊。

【按揉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內關穴各50次, 以按揉時不感到酸痛為佳。 每天三餐前半小時按揉。 長期按揉內關穴有改善胃動力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