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從中醫角度分析痛風的病因

中醫學中亦有“痛風”病名, 且歷代醫家有所論述。 元·朱丹溪《格致餘論》就曾列痛風專篇, 雲:“痛風者, 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 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 熱血得寒, 汗濁凝滯, 所以作痛, 夜則痛甚, 行于陽也。 ”明·張景岳《景嶽全書·腳氣》中認為, 外是陰寒水濕, 今濕邪襲人皮肉筋脈;內由平素肥甘過度, 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鬱而化熱, 停留肌膚, 病變部位紅腫潮熱, 久則骨蝕。 清·林佩琴《類症治裁》:“痛風, 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 久則化熱致痛, 至夜更劇。 ”同時現代醫學所講的痛風還相當於中醫的“痛痹”、“曆節”、“腳氣”等症。

中醫對痛風病因與發病機制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

1、素體陽盛, 臟腑蘊毒:臟腑積熱是形成毒邪攻入骨節的先決條件, 積熱日久, 熱鬱為毒是發生痛風病的根本原因。

2、濕熱濁毒, 留注關節:濕熱濁毒, 根於脾胃, 留滯經脈, 壅閉經絡, 流注關節, 若正虛邪戀, 濕毒不去, 循經竄絡, 附于骨節, 形成痰核, 堅硬如石。 所以濕熱濁毒是形成痛風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虛為本, 濕濁為標:素體脾虛加之飲食不節, 損傷脾胃, 運化失調, 釀生濕濁, 外注皮肉關節, 內留臟腑, 發為本病。

4、外邪侵襲:外邪留滯肌肉關節致氣血不暢, 經絡不通, 不通則痛, 久則可致氣血虧損, 血熱致瘀, 絡道阻塞, 引起關節腫大、畸形及僵硬。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