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厭食
小兒厭食當以調和脾胃為先, 臨床常用理脾湯治療:蒼術3克, 陳皮3克, 厚樸3克, 神曲6克, 焦山楂6克, 炒麥芽6克, 雞內金6克, 砂仁3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服3~5劑常可獲效。
二、腹瀉
小兒消化不良致腹瀉, 呈水樣便, 甚則日十數次, 多為脾虛水濕不化所致, 治以“利小便, 實大便”方用自擬車術散:焦白術30克, 車前子15克, 水煎頻飲, 每日1劑。 臨床療效可靠。 小兒腹瀉並應適當節制飲食, 儘快治療, 謹防脫水而成重症。
三、食滯發熱
小兒食滯除影響正常消化功能, 常可夾風、寒、熱、濕, 而致發熱, 故消導脾胃、宣腑通便尤為重要,
四、脾虛疳積
小兒疳積, 消瘦, 厭食, 乏力, 脾氣已虛, 當以健脾益氣為先, 常用四君子東加減:黨參12克, 焦白術10克, 茯苓6克, 神曲9克, 炒山藥15克, 炒薏苡仁9克, 蓮子肉5克, 甘草3克, 水煎服可使脾氣健旺, 氣血調和, 加之合理餵養, 則疳積自除。
對於小兒病的施治, 應明瞭小兒臟腑清靈、隨撥隨應的特點, 避免使用重劑, 寒涼溫熱過盛或妄加克伐均為不宜, 用藥當平和, 辨證應準確, 方可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