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泡茶喝或做成糕點, 不僅能暖胃, 還能健脾開胃。 若能和其他“同氣相求”的食物一起, 就等於往上“加了一把火”, 能快速達到效果。 桂花、蓮藕、糯米三者共同作用, 脾胃想不健旺都難了。
人體的脾胃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吃進去的五穀精微都要經過脾胃的運化和吸收, 才能轉變成生命運行的能量, 所以脾胃就像一部發電機, 源源不斷地把汽油轉化成電能, 而我們的經絡就像一根根電線, 將電能輸往全身各個部位, 讓它們能正常工作。 但如果脾胃功能減弱, 人體的五臟六腑就會因為“供電不足”,
一說到開胃, 許多人可能馬上會想到山楂。 沒錯, 山楂是一種很好的食品。 但除了山楂, 還有沒有別的食物呢?
給大家介紹一道開胃佳品桂花糯米藕。 準備材料:藕兩節, 糯米四兩, 桂花適量。 具體做法是:將蓮藕洗淨後擦乾, 從一端切下2釐米長左右的一節作為帽蓋;糯米洗淨後塞入蓮藕孔內, 塞滿後將蓮藕帽蓋蓋上, 以牙籤紮牢, 上蒸籠蒸透(約需2小時);蓮藕取出, 泡水刮皮, 去掉帽蓋, 分切為0.5釐米厚片狀後, 放入大碗中, 加桂花, 再以玻璃紙封住碗口, 上蒸籠以小火蒸上一個半小時後取出, 倒扣入盤中, 即可。
我們之所以用到蓮藕和糯米是因為它們都有健脾的作用。
蓮藕生用性寒, 具有涼血、散瘀之功, 多用來治療熱病煩渴、吐血、熱淋等;熟用性溫, 能益血、止瀉, 還能健脾、開胃。 據宋代趙溍《養屙漫筆》記載, 宋孝宗曾經患上了痢疾, 太醫們診治數日都不見效果。 其父宋高宗趙構十分擔心。 有一天, 宋高宗在宮外, 偶然看見一個小藥鋪, 於是派人問鋪主能不能治療痢疾, 得知鋪主正是這方面的專家後, 宋高宗就讓鋪主進宮給孝宗皇帝診病。 進宮後, 即望聞問切, 才知宋孝宗喜好吃湖蟹, 湖蟹雖為佳餚, 但多食易損傷脾胃, 久而久之會導致脾胃陽虛, 引起冷痢。 太醫們卻以熱痢下藥, 沒有對症下藥, 顯然難以收效。 藥鋪主采來蓮藕節, 將其搗爛取汁, 囑咐宋孝宗以溫酒調服。
糯米, 在北方又被稱為“江米”, 生活中許多食品都是以它為原料製成的, 我們最常吃的八寶粥中的其中一寶便是糯米。 糯米甜酒想必大家也嘗過了, “寒衣補故褐, 家釀熟新糯”, 就是北宋文學家蘇轍吟誦糯米甜酒的詩。 我們端午節必吃的粽子也是用糯米製成的, 更不必說年糕、甜糕、打糕之類的糕點了。 糯米的主要功效就是溫補脾胃。 《齊民四術》中記載:“米益人心脾, 尤宜老病孕產, 合糯米為粥、味至美”。 《本草經疏論》也說糯米:“補脾胃、益肺氣之穀。 脾胃得利, 則中(指人體胃部)自溫, 力便亦堅實;溫能養氣,
桂花、蓮藕、糯米三者共同作用, 脾胃想不健旺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