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濕氣的狀況, 在中老年人群的身上最常出現, 而在濕氣存在後, 如果人們不加以重視, 就極易導致身體上的不適症狀進一步加重, 因此, 掌握恰當的祛濕方法就顯得十分關鍵, 而本文要為大家支招的方法, 就是食物祛濕法。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消化效果。 濕邪困擾脾臟, 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 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 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 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頭部。 《內經》裡講“因於濕, 首如裹。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關節。 當濕邪傷及到關節時, 部分氣血運行不暢, 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 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舌苔。 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 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 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如何祛除體內濕氣
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 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好的薏米有一種藥的味道, 沒有黴味也沒有長毛。 薏米可以和紅豆煮粥, 就是單純的薏米加紅豆,
山藥。 山藥並沒有直接除濕的功效, 但是山藥可以補脾, 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濕氣排出。 山藥可以炒著吃, 燉菜吃, 還可以做點心吃, 蒸熟蘸白糖也可以。 山藥選擇鐵棍的比較好, 屬於藥食兩用的, 對補脾效果更好一些, 而且還可以補氣, 比普通的家用山藥更好。
紅豆。 紅豆可以補血, 亦可以除濕。 中醫角度來說, 紅豆性平、味甘酸, 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用紅豆煮水喝, 或者加上黑豆和綠豆一起煮水,
一般來講, 當人們體內有濕氣出現後, 其身體上的不同部位, 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因此, 大家在平時只要發現了文中所述的幾種不適症狀, 就可以採用食療的辦法進行祛濕, 而紅豆、山藥和薏米等食物, 都是可以選擇的祛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