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乳腺癌術後皮下積液原因及預防措施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手術是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手段, 術後皮下積液是乳腺癌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好發部位為腋下、鎖骨下、肋弓上和胸骨旁。 它雖然不會直接影響患者生命, 但卻能影響術後輔助治療的儘早進行, 而且增加患者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因此, 預防乳腺癌術後皮下積液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我科2000年5月~2006年6月共施行乳腺癌根治術108例, 其中標準根治65例, 改良根治43例;縱切口86 例, 橫切口22例。 針對發生皮下積液的原因, 在術中操作及術後處理上加以預防, 共發生16例,

現就皮下積液的判定標準、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介紹如下。

1 皮下積液的判定標準

手術部位出現局限性隆起或波動性腫塊, 穿刺抽出不凝固性液體即為皮下積液[2]。

2 發生的原因

2.1 手術創面滲出 乳腺癌根治手術範圍廣、創面大及電凝止血不徹底, 術後滲出多。

2.2 術中淋巴管遭到破壞 結紮不徹底, 造成大量淋巴液外滲, 特別是腋窩及鎖骨下淋巴系統是造成術後皮下積液的主要原因。

2.3 術中使用電刀剝離皮瓣 使皮下脂肪組織灼傷, 術後脂肪液化, 滲出增多。 同時使用電刀剝離皮瓣時易造成皮瓣下脂肪組織薄厚不等, 甚至形成帶蒂的脂肪垂, 這些脂肪垂因凝血易壞死、液化形成皮下積液[3]。

2.4 皮瓣下積氣以及胸帶包紮加壓不適度 未起到加壓作用,

造成皮瓣與胸壁間黏合不緊。

2.5 引流管放置不當 過細、陳舊或管壁受壓, 血塊阻塞等造成引流管不通暢或拔除過早造成手術區內的滲液不能及時引出形成積液。

3 治療方法

根據以上積液發生的原因, 我科採用了以下預防皮下積液發生的措施, 取得較好的效果。

3.1 皮瓣設計要合理 保留適度, 應保證兩側皮膚切緣距腫瘤邊緣5 cm。 切除過多, 張力過大, 皮瓣缺血壞死, 保留過多, 創面留有死腔可造成皮下積液。

3.2 皮瓣保留皮下脂肪的厚薄要適度 縫合切口前應將殘留在手術術野的脂肪組織清除, 這樣可以減少脂肪液化、壞死的產生。

3.3 術中操作要細緻 充分結紮血管、淋巴管, 減少血液、淋巴液的滲出。

3.4 術中降低電刀功率 防止傷口燙傷,

減少組織液滲出。

3.5 術後加壓 手術結束時應用負壓吸引器吸盡皮瓣下積氣, 使皮瓣緊貼在胸壁上。 術後手術創面用胸帶適當加壓包紮;同時腋窩及前胸易發生積液的凹陷區放置棉墊加壓填塞, 這樣可以消滅死腔防止滲出液和血腫。 注意胸帶包紮不能過緊, 以患者感覺不緊為宜;過緊往往限制了呼吸, 壓迫皮瓣影響皮瓣的血液迴圈, 可加速皮瓣壞死。 胸帶加壓包紮72 h後第一次打開換藥為好, 這樣可使皮瓣與手術創面有足夠的密切貼合時間, 胸帶持續包紮時間一般為10天。

3.6 充分引流 在腋窩及肋弓處各放置一根引流管, 充分引流腋窩、胸骨旁、胸壁上3處易積液的位置[4]。 引流管採用持續負壓吸引,

作用:使積血、積液充分引流;可使皮瓣與手術創面密切貼合, 促使其儘早粘連, 毛細血管再生。 應注意確保引流管通暢, 拔管時間48~72 h, 必要時可延長至5天。

3.7 其他 術後科學有效地應用抗生素, 以防止切口感染的發生, 術後10~12天拆線, 防止切口處因張力過大裂開。

3.8 康復鍛煉 手術7天后才可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的科學鍛煉, 如上舉、梳頭等動作, 防止瘢痕粘連, 促使患肢功能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