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乳腺癌術後功能鍛煉原則

隨著社會和工作壓力的增大, 患上乳腺癌的患者越來越多, 該病屬於女性當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要康復, 運動是在必行!醫學家研究發現, 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優化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使乳腺癌患者在困難時期保持充實、自信, 還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化療。

乳腺癌患者術後功能鍛煉很重要:

外科手術目前仍然你是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 乳腺癌術後經常會發生患側上肢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為上肢淋巴水腫、肩關節運動幅度受限、肌力低下、運動後迅速出現疲勞及精細運動功能障礙等,

其程度取決於手術術式和術後時間、放化療的差異及功能鍛煉等。

不同的乳腺癌手術方式會給乳腺癌上肢功能障礙帶來不同的影響, 主要都源於腋窩淋巴的清掃所導致了腋下至上臂內側淋巴管的損傷。 由於淋巴管不可避免地被破壞, 淋巴引流不暢, 從而導致了上肢的淋巴水腫。 而腋窩長期幾夜、輕度感染, 會使殘留淋巴管進一步被破壞, 如果反復感染, 甚至會造成鎖骨下或腋部靜脈阻塞, 導致重度水腫的發生。

上肢的淋巴水腫會影響上肢的活動, 使肩關節的活動受限。 同時, 肩關節活動受限所導致的上肢活動減少, 又會增加上肢淋巴水腫的危險性, 兩者形成惡性循環。 當然, 手術後傷口癒合不良使功能鍛煉不能正常進行,

或患者不敢進行上肢鍛煉, 都影響了上肢功能的恢復, 導致肩關節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 乳腺癌術後進行功能鍛煉, 可以降低淋巴水腫的發生率, 促進肩關節活動度的增加。

乳腺癌術後功能鍛煉的時間

在腋下切口處疤痕組織尚未形成前進行鍛煉, 可以防止腋窩周圍疤痕攣縮、肌肉萎縮和關節強直, 也避免了攣縮的疤痕組織壓迫腋靜脈, 減輕腋靜脈回流阻礙, 同時患肢的活動能促進血液迴圈, 增加淋巴回流, 減少水腫的發生或促進水腫減輕, 從而改善上肢功能。

研究認為, 乳腺癌術後功能鍛煉持續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 特別是前3個月尤為重要。 如果術後不進行患肢哦那個能鍛煉, 那麼, 由於瘢痕組織收縮將影響肩關節的活動,

在瘢痕組織處於較穩定狀態後, 即使再進行鍛煉, 其效果也不理想。

乳腺癌術後功能鍛煉的方法

除了步行, 慢跑、騎自行車等常規有氧運動以及穿衣、梳頭、等樓梯等日常生活活動的鍛煉外, 國內外研究者根據乳腺癌患者的特殊情況設計了一系列的康復操, 通常都符合一定的原則:即術後24小時內保持肩關節制動, 以防術後出血、皮下積液;

術後第一天至腋下負壓引流期間, 以指、腕、肘關節的運動為主, 避免大幅度的肩關節外展運動, 不要用患肢支撐起床, 前屈後伸幅度不要過大;

術後第8天至術後2周, 一般還處於住院期間, 以肩關節的活動為主, 以防止長時間的關節制動而造成的關節內粘連,

促進瘢痕組織下疏鬆結締組織的形成, 擴大上肢活動範圍, 縮短上肢功能恢復的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