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 女, 33歲, 於2008年1月21日就診。 患者因心煩急躁失眠到省某醫院就診, 診為“抑鬱症”, 給予百優解等藥治療, 經治療2月餘, 未見效果。 刻診:表情煩躁, 語言倉促, 失眠, 健忘, 不欲與人接觸, 已獨居3月餘, 舌質黯而少津, 苔薄白, 脈沉細澀。 診為髒躁(抑鬱症), 證屬氣滯血瘀, 當用活血化瘀法, 予癲狂夢醒東加味。 處方:炒桃仁8克, 紅花6克, 炒香附10克, 青皮5克, 柴胡5克, 清半夏10克, 橘紅10克, 赤芍30克, 炒蘇子10克, 小麥30克, 茯神15克, 炒棗仁30克, 生甘草10克。 7劑, 水煎服。
二診:症狀均有減輕, 精神穩定, 但仍失眠, 上方去橘紅、青皮, 加黃連6克, 肉桂3克, 以交通心腎。
三診:近因未服藥物, 病情有所反復, 心煩而鬱悶, 常獨自哭泣, 舌質略黯, 脈弦細。 改用甘麥大棗湯合酸棗仁東加味, 生甘草30克, 大棗15枚(切), 小麥30克, 炒棗仁30克, 炒川芎10克, 茯神15克, 知母10克, 黃連6克, 肉桂3克, 竹葉6克, 燈心草5克。 7劑, 水煎服。
四診:症狀明顯好轉, 心煩已解, 哭泣已止, 表情暢快, 談話自如, 已樂於與他人接觸, 猶樂於與家人交談。 上方加麥冬15克, 山萸肉15克, 以補益陰精。 7劑, 水煎服。 月餘後隨訪, 病告愈。
按:此例髒躁, 初診有瘀血之證, 如舌黯、脈澀, 加之久治不愈, 亦應考慮病由氣分漸入血分, 故取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的癲狂夢醒湯治之。 經服用果然有效, 舌黯脈澀亦有轉化。 後改用甘麥大棗湯養肝之體, 緩肝之急, 肝體無燥, 肝氣無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