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檢查的8個必查專案

一、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 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 飲水除外)於早餐前采血測得的血糖值, 主要反映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 餐後2小時血糖是進餐後兩小時采血測得的血糖值, 反映的是胰島(細胞的儲備能力(進餐後(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 可診斷為糖尿病。 空腹血糖在6.1~7毫摩/升為“空腹血糖異常”(IFG), 餐後2小時血糖在 7.8~11.1毫摩/升為“糖耐量異常”(IGT), IFG和IGT屬於糖尿病前期, 是糖尿病的“後備軍”, 應引起高度重視並及早干預。

二、尿糖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

尿糖定性檢查呈陰性;當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9~10毫摩/升)時, 尿糖定性呈陽性。 通常情況下, 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準。 需要提醒的是, 尿糖有時與血糖並不完全一致。 比如, 病人有腎小動脈硬化等腎臟疾病時, 腎糖閾增高, 即使血糖很高, 尿糖也可呈陰性。 再比如, 妊娠期婦女腎糖閾常降低, 即使血糖不高, 尿糖也可呈陽性。 因此, 尿糖結果僅供參考, 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三、胰島功能測定

主要用於瞭解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 協助判斷糖尿病類型, 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胰島素釋放試驗:口服75克葡萄糖或饅頭100克, 測定餐前及餐後血漿胰島素水準。 正常人服糖0.5~1小時後, 胰島素分泌可達空腹時的5~10倍,

3小時後恢復正常。 1型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 餐後胰島素分泌也無明顯增加。 2型糖尿病早期表現為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 隨著病程延長, 胰島功能進行性下降甚至衰竭, 餐後胰島素分泌增加不明顯。

2.C肽釋放試驗:意義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相同, 優點在於血清C肽測定不受外源性胰島素的干擾, 能更準確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島的分泌功能。

四、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後, 血糖僅暫時升高, 兩小時後即可恢復正常, 這是人體的“耐糖現象”。 葡萄糖耐量試驗先測定病人的空腹血糖, 隨後讓病人口服75 克葡萄糖, 分別在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抽血測血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為3.9~6.1毫摩/升, 半小時到1小時達高峰,

2小時後血糖降低至7.8 毫摩/升以下, 3小時後血糖恢復正常。 有些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可正常, 或雖偏高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但若服糖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 可診斷為糖尿病, 這部分人若不做葡萄糖耐量試驗, 就有可能被漏診。

五、糖化血紅蛋白和果糖胺

血糖易受飲食、活動、藥物影響而經常波動, 因此隨機血糖只能反映取血瞬間的血糖水準, 不能反映一段時間內的血糖情況。 而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 能反映采血前兩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 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壞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標。

果糖胺是葡萄糖與血清蛋白結合形成的糖蛋白, 可反映采血前1~3周內的平均血糖水準,

主要用於觀察短期血糖控制效果。

六、尿微量白蛋白測定

糖尿病病人易併發腎損害, 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 會逐漸發展為尿毒癥。 在早期糖尿病腎病階段, 尿常規檢查常為陰性, 只有通過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方能發現。

七、酮體

是脂肪代謝的產物, 糖尿病病人血糖嚴重升高時, 會引起體內脂肪大量分解, 導致酮症酸中毒, 若不能及時發現和救治, 可導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 正常人尿酮體檢查為陰性。

八、免疫學檢查

與糖尿病相關的免疫學檢查有穀胺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和胰島素自身抗體(IAA)等, 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 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病人抗體檢測均為陰性, 1型糖尿病多呈陽性, 其中穀胺酸脫羧酶抗體最有價值,

其陽性率可高達90%且可持續多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