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預防心血管病此運動效果就是好

太極世家不是一日練就, 所以在初學太極拳時經常會感到不順。 這是太極拳教學中常見的現象, 練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只要堅持練這種就會改善。 掌握好太極拳的特點, 我們先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如何練。

練拳“不順”怎麼辦

初學者遇到不順怎麼辦呢?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下面小編與您分享一下究竟如何練才會沒有這現象。

初學太極拳者在練拳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種現象, 即有幾天練起來感覺相當“順”, 然而過幾天又感覺非常“不順”, 四處不得勁。

這裡所說的“順”, 就是指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氣路順、架勢順、心情也順等,

總歸就是有興趣, 興致高, 越練越想練, 以致欲罷不能。 遇到“不順”時, 則心煩氣躁, 甚至中途停下來再也不想繼續練下去。

有的人練拳不順時會放棄練習, 這是不對的, 堅持下去, 再加上不斷地領悟, 很快將會掌握拳理拳法的核心。

前幾年遇到“不順”時, 我總是依靠恩師陳正雷或師兄們來幫助解決。 現在走上了工作崗位, 不可能一有問題就找老師找師兄,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我在平時的練功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兩點, 寫出來與拳友們共同切磋, 也希望能對初練太極拳者有所幫助。

第一從調整情緒入手, 逐漸培養練拳時的心境

有時練拳中的“不順”與自己的情緒有很大關係。 在練拳中要拋開其他一切與之無關的東西,

意守丹田, 思想集中, 去除雜念, 心氣下降。

陳鑫《陳氏太極圖說》雲:“學者初上場時, 先洗心滌慮, 去其妄念, 平心靜氣, 以待其動, 如此而後, 可以學拳。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 練拳時將這些煩惱都扔掉, 專心練拳, 打完一套拳後, 你會發現煩惱也不見了。 長期的堅持你會感覺到更多的靈感。

第二加強理論學習從基本要領處找尋原因所在

基本要領對習練者非常重要, 一切進步都來源於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刻苦鍛煉。 我認為, 單純理解和記住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談不上困難, 但要真正掌握, 並把它們切實融會貫通於拳架的演練之中確非易事。

在出現“不順”時, 往往是基本要領沒有掌握好,

或者有某些部分沒有掌握好, 有顧此失彼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時, 應該沉下心來逐個去檢查核對, 如可以從上到下進行核查, 先看是否做到了虛領頂勁, 再看是不是能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氣往下行、圓襠松胯、十趾抓地等, 再從總體上看是否做到了周身放鬆、以意行氣等。

只要反復體會基本要領, 就不難找到癥結所在, 這樣找出的病因是很難忘記的, 那感覺就好像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 一下子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使人信心倍增, 從而提高了練拳的興趣。

初學太極拳練習注意事項

速度要均勻

初次學習太極時不能過於著急, 要擺好心態, 慢慢的學習, 俗話說的好, 慢工出細活, 因此一定要先掌握好基本的要領之後,

再適當的放慢速度。

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太極拳”, 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 有的人慢練, 可長達8~9分鐘, 但也不可太慢。 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8~10分鐘, “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20分鐘左右.

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 也可低一點, 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 以後整套動作, 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 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 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 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的動作比較緩慢, 沒有像其他體育運動一樣那麼劇烈, 都是非常柔和的, 配合動作的運行, 上下肢要適當的彎曲, 動作渾然一體,

下肢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的, 以此相對而言下肢的運動量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打這種拳, 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 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 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曲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

另一方面, 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 用的時間較長, 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

所以, 初學的人練完一兩趟“簡化太極拳”, 往往會感到兩腿酸痛,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堅持練下去, 這種腿部酸痛現象, 就會消失。

每次鍛煉的時間長短、趟數多少、運動量大小, 應根據工作和學習情況及自己的體質而定。 一般健康無病的人, 運動量可以略大一些, 可以連續打一趟或兩趟。

老年人和體弱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 適當調節運動量,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應垂直,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送時,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間傷病的人,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總之,在初練太極拳時,運動量的掌握務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應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要持之以恆

練太極拳和從事其他體育鍛煉一樣,貴在堅持。不僅開始時要積極參加練習,而且一定要堅持繼續練下去。根據自己生產、工作或學習的時間情況,最好每天在業餘時間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習。

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或是認為已經練會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轉,就不再繼續堅持練習。

那樣,不僅不能逐步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準,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堅持練太極拳增強體質和治病防病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每天在班前、班後或工間操、課間操時間,在本單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練習。

.有條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間,就近到公園、樹林、廣場、河邊、草地等空氣清新和環境安靜的地方練習。如果這些地方設有太極拳輔導站,參加集體學習,收效會更好一些。

另外,初次學習太極的人如果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可以找一些經常練習太極的人來一起練習,在練習中讓別人指出不對的地方,並反復練習錯誤的動作,直至完整的學會整套動作。

練好太極拳先掌握四個理

其一,要明畫大圈之理

練習太極的人不但要練好太極的基礎,更要將其規範化,尤其是拳架。練習陳氏太極的特點就是必須要先練好畫大圈的動作,只有練好這個動作才能將身體的各個關節畫開、畫活。

達到舒展的身姿的目的,然後再練習畫中圈,最後到小圈,最終達到最高境界。練習者必須從一開始就認真的練好這一點。

其二,要明三節之理

人體全身有根節、中節、梢節三節之分。即:臂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三節之中又各有三節。臂之三節,即: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身之三節。

即: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腹為根節;腿之三節,即: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練拳者要認真走好用好三節勁。如在用兩臂走圓畫圓時,開時肩、肘、手依次相開,合時手、肘、肩依次相合。

發勁時,一定要做到根催、腰達、梢發。通過這樣久而久之的練習,就能達到節節貫通,周身一家,一動無不動,松活流暢之目的。

其三,要明纏絲運動之理

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勁產生太極拳彈性掤勁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纏、前後纏、左右纏、進退纏、正斜纏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的五對纏絲做到位。

開合時,要做到順纏合、逆纏開,均衡、對稱、協調,無所偏倚,無過無不及。久而久之地練習,就可以達到渾身俱是纏絲圈,全身上下左右無一處不纏絲,而又以身軀纏繞為主宰。

通過腰脊的螺旋運動和胸腹折疊運化來帶動貫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進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解三焦,和平陰陽,內壯五臟,而又柔活骨節、肌腱、筋韌,外強筋骨。

其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

太極的運行法則就是以意識來控制全身,只有達到這種境界才能使身體的各個關節比如筋、皮、肉、骨、肌腱、韌帶等得到放鬆,舒展和鍛煉,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長期練習還能使氣通於經絡,經肉離骨而使內氣充於肌膚,骨節張開而使內氣斂於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彈性的掤勁,意到氣到勁自然到,最好達到太極的最佳境界。

練習太極拳的六大好處

1.鍛煉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和第二信號系統處於高度的興奮集中狀態,而皮質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則處於抑制狀態,這對於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為打破了病理的興奮灶,修復和改善了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漸減輕或消失了。

練習時的“眼隨手轉”和推手中的“推蕩往來”,有助於視神經和皮膚反應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於心血管系統健康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時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迴圈。

同時,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加速靜脈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心臟負擔,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3.增強呼吸機能

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長期練習者,呼吸頻率會減少,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

4.促進物質代謝

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調節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血液迴圈,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的物質代謝。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5.加強肌肉骨骼系統運動

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煉,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

6.太極拳的練習對於暢通經絡、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老年人練習太極注意事項

一、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預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乾,但千萬不要吃飽。

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預備活動,然後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預備操拳。

二、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講究的是用人的意識來支配動作的完成,長期練習對精神和肌肉都有很好的鍛煉作用,但是中老年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做好選擇在環境比較安靜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保持良好的心態,完全的放鬆精神。

同時,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

如年高體弱的,可採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識上想到了,同樣可以得到鍛煉效果。

三、練拳時盡可能做到柔、緩、松、輕相結合

由於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練拳的大致應儘量柔和、放鬆、自然、緩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學者,也要做到這一點,尤其身體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把握好這個要領。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不是那麼的困難,只是需要我們靜心的去領悟學習,不斷地滲透。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很大的益處,特別是在這深秋將轉入冬季的季節裡,很多疾病又將侵襲,練習太極拳能夠有效的預防。

適當調節運動量,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應垂直,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送時,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間傷病的人,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總之,在初練太極拳時,運動量的掌握務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應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要持之以恆

練太極拳和從事其他體育鍛煉一樣,貴在堅持。不僅開始時要積極參加練習,而且一定要堅持繼續練下去。根據自己生產、工作或學習的時間情況,最好每天在業餘時間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習。

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或是認為已經練會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轉,就不再繼續堅持練習。

那樣,不僅不能逐步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準,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堅持練太極拳增強體質和治病防病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每天在班前、班後或工間操、課間操時間,在本單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練習。

.有條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間,就近到公園、樹林、廣場、河邊、草地等空氣清新和環境安靜的地方練習。如果這些地方設有太極拳輔導站,參加集體學習,收效會更好一些。

另外,初次學習太極的人如果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可以找一些經常練習太極的人來一起練習,在練習中讓別人指出不對的地方,並反復練習錯誤的動作,直至完整的學會整套動作。

練好太極拳先掌握四個理

其一,要明畫大圈之理

練習太極的人不但要練好太極的基礎,更要將其規範化,尤其是拳架。練習陳氏太極的特點就是必須要先練好畫大圈的動作,只有練好這個動作才能將身體的各個關節畫開、畫活。

達到舒展的身姿的目的,然後再練習畫中圈,最後到小圈,最終達到最高境界。練習者必須從一開始就認真的練好這一點。

其二,要明三節之理

人體全身有根節、中節、梢節三節之分。即:臂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三節之中又各有三節。臂之三節,即: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身之三節。

即: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腹為根節;腿之三節,即: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練拳者要認真走好用好三節勁。如在用兩臂走圓畫圓時,開時肩、肘、手依次相開,合時手、肘、肩依次相合。

發勁時,一定要做到根催、腰達、梢發。通過這樣久而久之的練習,就能達到節節貫通,周身一家,一動無不動,松活流暢之目的。

其三,要明纏絲運動之理

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勁產生太極拳彈性掤勁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纏、前後纏、左右纏、進退纏、正斜纏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的五對纏絲做到位。

開合時,要做到順纏合、逆纏開,均衡、對稱、協調,無所偏倚,無過無不及。久而久之地練習,就可以達到渾身俱是纏絲圈,全身上下左右無一處不纏絲,而又以身軀纏繞為主宰。

通過腰脊的螺旋運動和胸腹折疊運化來帶動貫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進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解三焦,和平陰陽,內壯五臟,而又柔活骨節、肌腱、筋韌,外強筋骨。

其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

太極的運行法則就是以意識來控制全身,只有達到這種境界才能使身體的各個關節比如筋、皮、肉、骨、肌腱、韌帶等得到放鬆,舒展和鍛煉,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長期練習還能使氣通於經絡,經肉離骨而使內氣充於肌膚,骨節張開而使內氣斂於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彈性的掤勁,意到氣到勁自然到,最好達到太極的最佳境界。

練習太極拳的六大好處

1.鍛煉神經系統,提高感官功能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和第二信號系統處於高度的興奮集中狀態,而皮質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則處於抑制狀態,這對於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為打破了病理的興奮灶,修復和改善了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漸減輕或消失了。

練習時的“眼隨手轉”和推手中的“推蕩往來”,有助於視神經和皮膚反應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於心血管系統健康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時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迴圈。

同時,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加速靜脈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心臟負擔,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3.增強呼吸機能

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長期練習者,呼吸頻率會減少,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

4.促進物質代謝

神經系統對內臟器官調節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血液迴圈,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的物質代謝。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5.加強肌肉骨骼系統運動

太極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煉,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

6.太極拳的練習對於暢通經絡、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老年人練習太極注意事項

一、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預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乾,但千萬不要吃飽。

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預備活動,然後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預備操拳。

二、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講究的是用人的意識來支配動作的完成,長期練習對精神和肌肉都有很好的鍛煉作用,但是中老年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做好選擇在環境比較安靜的情況下進行練習,保持良好的心態,完全的放鬆精神。

同時,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

如年高體弱的,可採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識上想到了,同樣可以得到鍛煉效果。

三、練拳時盡可能做到柔、緩、松、輕相結合

由於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練拳的大致應儘量柔和、放鬆、自然、緩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學者,也要做到這一點,尤其身體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把握好這個要領。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不是那麼的困難,只是需要我們靜心的去領悟學習,不斷地滲透。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很大的益處,特別是在這深秋將轉入冬季的季節裡,很多疾病又將侵襲,練習太極拳能夠有效的預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