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生之道

養生又稱道生、攝生, 是養生之道。 道生, 是按著自然的規律養生的;攝生, 是指收攝精氣, 獨立守神的養生。 養生學乃性命學, 神者為性, 屬於心, 氣者為命, 屬於腎。 心屬火, 腎屬水。 如用火燒水, 則生氣。 如使心腎相交(通), 則元氣必固。
中醫學除了運用藥物調整人體的臟腑、氣血、經絡、陰陽的平衡外, 更強調了養生, 把“防”放在第一位。 《黃帝內經》提出“聖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亂, 治未亂……”張仲景《金匱要略》開篇即講“上工治未病”,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也提到“上醫醫未病之病, 中醫醫欲病之病, 下醫醫已病之病。 ”
養生要有道,
以“食”為主體, 這是物質基礎。 食應食得其法, 《內經》有“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的記載。 人應當順其自然, 飲食要有節制, 有勞有逸, 勞逸適度, 動靜結合, 心態平衡。 人本於天地, 在大自然中生活, 就不能違背其運動規律。 如一天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 吃飯工作、休息、睡眠各八小時, 這就符合一晝夜陰陽轉化的自然規律。 規律就是法則,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要按大自然和人體變化的規律來調節, 隨著天氣的變化來增減衣服, 四時(春夏秋冬)的節氣轉化調配飲食, 因時因地制宜。 道就是調養精氣的方法, 即養生之道。 “道”字上邊的兩點為左陽右陰, 陰陽生於一, 來于自然。 天為大天, 人為小天, 人與自然息息相關, 緊密相連。
道即陰陽自然規律。 明代李念莪在《內經知要》中將“道生”列為第一篇, “陰陽”列為第二篇, 深得《黃帝內經》之真髓。
《素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