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苗木的繁育, 多數採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 然而對於種源缺乏的地區, 採用無性繁殖也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短時間內能快速獲得大量優質健壯苗木的捷徑。 現介紹7種無性繁殖快速育苗法。
一、插根繁殖 利用起苗時修剪下的較粗根系, 剪成7—10cm長的根段。 先用比根段稍粗的錐子在苗床上錐孔, 然後將根段的下端插入孔內, 粗的1端微露地面。 每天日出前和傍晚各澆水1次, 40~60天后, 由斷面愈傷組織或根段皮部萌芽長成新苗。
二、駁根繁殖 杜仲根部有很強的萌芽能力, 在每年3~4月或入秋後, 根據杜仲根的生長方位,
三、倒樹育苗 春季3月, 將1窩有雙株或多株的杜仲, 除留1根主幹外, 將其它株從蔸上砍斷1/2, 並在地面上開1條深16cm的小溝, 長度因樹而定。 然後將樹慢慢壓倒在土溝裡, 每隔20cm砍1個口子, 培上泥土(將口子和樹尖外露), 兩個月後從口子處會抽條生出鬚根, 來年帶鬚根剪斷移栽。
四、樹蔸育苗 經砍伐後的杜仲樹蔸會萌發出許多新生枝條, 春季4月在枝條緊接樹蔸的地方。 用刀砍幾條日子, 然後用土將樹蔸培起來, 當年就能在口子上長出許多鬚根, 來年帶鬚根取下移栽。
五、高空壓條繁殖 在每年的3~4月或6~7月這兩段時間內, 在優良植株上選擇2-3年生、直徑1cm左右的健壯枝條為高壓枝, 在高壓枝距著生點15cm左右處作高壓位。 在高壓位上環剝1圈寬度為6cm的皮層, 或用小棒敲打其皮層, 敲打強度以敲碎皮而不脫落為宜, 再經3-4天的晾曬即可包上營養土。 用塑膠薄膜在高壓位上圍2-3圈, 使之成為長25cm、粗10cm的膜筒, 然後在高壓住下5cm處用繩紮緊膜筒下端, 再把膜筒裝滿培養土(腐熟腐殖質上加上20%的腐熟人糞尿), 並將其壓實, 最後在高壓位上端用繩把膜筒紮緊, 使之成球狀。 每週用大號注射器把清潔水注入培養土中, 使其經常保持濕潤。 經30天左右, 高壓枝傷口即可癒合長出新根來, 60天后在綁紮處的下方把枝條剪離母樹,
六、休眠枝扡插 選1年生粗壯無病蟲害的枝條, 於4月剪下。 將此枝條再剪成15cm長, 保留3-4個側芽的小段, 將下端斷口部位在含維生素B12的藥液中蘸1下, 或在每千克含5OmgABT2號生根粉的溶液中浸1小時。 用木錐在苗床上先錐孔, 將枝條插入直至上端平床面。 再在苗床上面搭棚遮陽, 每天早晨噴水1次, 一般40-60天可生根。 隨後加強追肥除草, 1年後便可移栽, 成活率95%以上。
七、嫩枝扡插 在6~8月選當年生的健壯枝條, 剪成帶有3個側芽的小段, 每小段頂芽葉片不要去掉, 隨即放入上述藥液中浸泡1—2個小時。 採用與休眠枝同樣的方法插入苗床, 上端葉片外露, 然後在苗床上面搭遮陽棚, 開始1個月每日早晨和傍晚各澆水1次, 當根系形成後可逐漸減少噴水,
截幹速長技術:筆者將在同一立地條件和整地方式下栽植的杜仲, 分為截幹與未截幹組, 對比結果顯示:在第1年11月份, 截千的新生樹幹高達1-1.5m, 地徑達2.5cm;未截幹的杜仲地徑稍有增長。 栽植2年的杜仲, 截幹的株高一般可達2m以上, 地徑達3.5cm;未截幹的株高增長不到30cm, 地徑一般只有2cm左右, 生長力較弱。 這主要是由於未截幹的杜仲因剛移栽後幼樹根系不發達等原因所致。 而杜仲栽後截幹可使樹迅速生長, 主幹明顯增粗。
截幹的方法:整好地後, 在當年12月至次年元月將杜仲苗栽下去, 於2月(或新芽萌動前1~2月也可)在植株離地3~10cm的部位將杜仲苗主幹剪去,
我們經多年試驗發現, 頭年栽苗次年截幹比當年栽苗當年截幹好;低部位截幹比高部位截幹好。 但管理工作要精細, 即在苗樁發芽30cm以上時, 應及時排除多頭枝芽, 只選1個粗壯的主芽作為主幹培育, 但當年新留主幹基部的萌芽不要抹掉, 防止上部葉片過度旺盛, 造成樹梢下垂和樹幹彎曲。 可在裁後第2年和第3年逐步將主幹下部的附枝、病枝、斜生枝剪除, 有利於主幹端直且較粗壯地快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