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地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 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緩坡, 耕翻30釐米左右, 清除田間石塊、雜草和草根, 然後打壟或作畦。 如砂質較重透水好的地塊, 宜採用平畦, 土質較粘透水不良的地塊, 宜採用高畦。 畦高15釐米左右, 畦寬100-140釐米, 畦間距35釐米。
(二)種植方法
1、畦面順向開淺溝, 溝深5-7釐米, 條播, 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 覆土5釐米左右, 稍鎮壓。 最好上蓋廄肥。 第2年5月開始出苗, 每年5-6月追施農家肥1次, 冬季在畦面鋪圈肥或土雜肥, 以保安全越冬。 培育2年後作種苗進行移栽, 移栽方法同芽頭栽法。 種子繁殖, 因生長年限長,
2、芽頭栽法 可採用大壟栽培。 在壟上開溝, 將選好的芽頭按株距30釐米栽種, 芽朝上, 用少量土固定芽頭, 再用腐熟餅肥或有機肥料施入溝內, 覆土後稍壓即可。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栽種後, 頭兩年幼苗矮小, 最好在畦面鋪上圈肥, 不僅增加肥力, 並抑制雜草的生長。 栽後第2年紅芽露出後, 應立即中耕除草, 此時的赤芍根纖細, 紮根不深, 不宜深鋤。 5, 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 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殘葉的同時, 應培土1次, 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 在夏季高溫乾燥時期, 也應適當培土抗旱。 有條件的地區, 可以灌溉。 多雨季節, 要及時排水。
3、摘蕾 現蕾時, 選晴天將花蕾全部摘除, 以利根部生長。
4、間作 栽後當年和第2年, 可適當在赤芍空間栽種玉米、大豆, 以降低夏季地表溫度, 又能收穫糧食。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芍藥灰黴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 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脫落, 在土中越冬。 一般在開花以後發病, 陰雨連綿時最重。 防治方法:發病後, 清除被害枝葉, 集中燒毀或深埋。 採取輪作或選用無病種芽, 平時應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排水, 保持通風透光。 易發病期和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曬植株, 每隔10-14天噴1次, 連續進行3-4次。
芍藥銹病:是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 危害葉片。 7、8月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芍藥收穫時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
2、害蟲 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危害根部。 每畝可用辛硫磷2公斤, 製成毒土, 結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