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消化性潰瘍患者 飲食調養原則

調養消化性潰瘍患者, 要養好身子, 需遵循飲食宜忌調理, 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恢復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 才能減輕或緩解胃脘部疼痛不適等症狀, 促進順利康復。

飲食療法有治療效果而無明顯不良反應, 並取材方便, 經濟實用, 易被接受, 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重視飲食調養, 注意選用飲食藥膳調治。

營養豐富, 易於消化 飲食必先經過胃的消化, 完成第一步。 患有消化性潰瘍時, 胃應適當多休息, 不可增加負擔, 須選用營養豐富, 含渣滓較少, 易於咀嚼、消化的食物。 因含渣滓較多的食物不易嚼爛, 難以消化,

對胃黏膜有一定刺激, 容易引起潰瘍病情加重或使已癒合的潰瘍復發。 通常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飲食清淡的要求是五味不宜太過, 節制辛辣煎炒及肥甘厚味, 此乃出於對胃消化承受能力的考慮。

食以溫軟, 忌食生冷 消化性潰瘍患者病程長且易復發, 多數病人脾胃虛弱, 中陽不足, 運化失職。 因此, 飲食調養重在健脾益氣, 溫中助運, 食品應選溫、軟、緩者為宜, 易於消化, 減少胃負荷量。 應忌食生冷飲食, 因生冷食品損傷脾胃陽氣, 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不僅可引起胃脘部疼痛不適、腹脹等症狀, 還易使消化性潰瘍加重或使已經癒合的潰瘍復發。

少食多餐, 進食得法 每次進食量不宜太多, 過多則胃脹不適, 甚則有引起胃擴張之慮,

故每次進食八成飽即可。 為滿足機體熱能和營養物質的需要, 在少食基礎上, 可安排多餐, 1日可進食4餐或5餐。 多餐制亦應注意規律, 即每日定時進餐, 以免擾亂胃的分泌功能, 同時應避免過饑過飽。 進食要得法, 宜細嚼慢嚥, 反對狼吞虎嚥, 食物嚼得細碎易於消化吸收, 減輕胃腸的負擔。

消為滯用, 補在消中 消化性潰瘍需不斷補充營養, 以適應機體需要, 但久病脾胃虛弱, 稍有不慎, 會出現食滯傷脾, 或脾虛失運, 或食停胃脘等, 特別是消化性潰瘍康復階段, 每易思則喜進, 食而即過, 最易出現飲食停滯, 故尤應防飲食所傷。 應根據脾虛宜補, 食滯宜消的原則, 飲食調養以消中兼補, 補在消中, 不可消導太過, 伐傷已在病中之胃。

且應注意節制飲食, 才能杜絕傷食的弊端。

不宜偏食, 食後會養 食物也具有性味, 如食之過量或偏食, 則易傷脾胃。 久而久之, 或化熱, 或化火, 釀成疾患。 所以消化性潰瘍患者在飲食調理時要注意防止偏食, 食療也要講究療程, 不宜長時間食用同一種食物。 消化性潰瘍患者易出現食後胃痛胃脹, 故進食後保養十分重要, 保養得法, 既可消除或減輕食後胃痛胃脹, 又能幫助胃腸消化, 食後保養尤應注意食後忌臥、食後忌思考、食後忌劇烈活動等。

注意慎忌, 避免傷胃 消化性潰瘍患者消化功能失調, 對一些食物不能耐受, 而有的食物對胃腸有損傷, 尤其有消化性潰瘍時更易引起, 故消化性潰瘍患者在食物的選擇上應有所考慮,

辛辣刺激性食物、過燙過冷的食物、肥甘油膩之食物、堅硬粗糙的食物、韌性難消化食物、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以及變質不潔的食物都要注意避免食用。

辨證配膳, 能化則安 食物也有寒熱溫涼之性, 有補或攻之作用, 因此在食療時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根據患者特點, 遵循辨證配餐的原則, 即在辨證基礎上立法、配方、制膳, 以滿足所需的食療、食補、營養的不同要求。 由於消化性潰瘍患者脾胃功能常弱, 運化不力, 故飲食調養和食療時應注意脾胃的運化功能, 食療勿忘健脾, 否則脾胃弱而不化藥力, 藥療、食療均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藥食兼備, 粥方為上 飲食調養和食療時, 要根據需要選擇藥物, 並按要求在精選藥料、食物的基礎上,

嚴格按照炮製規程進行炮製處理, 同時在配方中注意藥物之間以及藥物與食物之間的配伍宜忌, 還應按配方製作的工藝進行煎、煮等烹飪, 使配方藥物、食物既不失其自然之色、香、味、形, 又有藥的治療功能, 具有藥食兼備的特點。 能調治消化性潰瘍的食療方很多, 由於粥既可養脾胃又可用來治病, 很適合消化性潰瘍的特點, 所以粥方是調治消化性潰瘍的最佳食療方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