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重病康復學習仲景用粳米

粳米是五穀之首,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功。 人在重病久病之時, 寢食俱廢, 這個時候肥甘厚膩, 味同嚼臘, 燕窩、魚翅聞之欲嘔, 只有米粥, 能得入口, 方能挽救一線生機。 正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謂:“粳米甘平, 宜煮粥食。 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

《傷寒論》中的白虎湯非常著名, 中醫人人皆知, 只有四味藥, 就有粳米護胃, 也有“甘以緩之, 使不速於下”之意。 因為白虎湯證的特點就是陽明經邪熱蒸騰於上。 但最易被大家忽略而最不應該忽略的是我們學的第二首方劑(第一首是麻黃湯)桂枝湯後“服已, 須臾, 啜稀粥一升餘,

以助藥力”這一句話。 稀粥就是大米粥, 從這個意義上講, 桂枝湯應該是六味藥。

《傷寒論》中包括“將息如前法(桂枝湯)”的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葛根湯, 桂枝湯家族一共6個方劑, 都要“啜稀粥一升餘, 以助藥力”, 也就是其中有大米。 雖然是桂枝湯家族但卻不用啜稀粥的有桂枝加葛根湯(有汗出)、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平喘, 不需助藥力使汗出)、桂枝二越婢一湯(“脈微弱者, 此無陽也, 不可發汗”)、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重點是利小便)、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發汗後, 身疼痛, 脈沉遲”, 不可發汗)、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亡陽, 必驚狂, 臥起不安”,

不可發汗)、桂枝加桂湯(“所以加桂者, 以能泄奔豚氣也”, 不需助藥力使汗出)、桂枝加芍藥湯(不需助藥力使汗出)、桂枝加大黃湯(不需助藥力使汗出)等9個方劑, 張仲景之嚴謹可見一斑。

《傷寒論》治“少陰病, 下利便膿血”的桃花湯, 就是赤石脂、乾薑、粳米三足立, 各擋一面。 效能溫中止瀉, 健脾養胃, 藥味少, 腸胃負擔輕, 現在遇到惡性腫瘤化療後的腹瀉以及放射性腸炎有脾胃虛寒型者, 此方最宜。

還有《傷寒論》的倒數第2條, 也就是397條, 治療“傷寒解後, 虛羸少氣, 氣逆欲吐”的竹葉石膏湯就用粳米, 也是許多中醫遺忘了的妙方。 方法是, 先煮竹葉、石膏、半夏、人參、麥冬、甘草, 再去渣, 加入粳米, “煮米熟湯成, 去米,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在腫瘤臨床上, 竹葉石膏湯以其潤燥並用的特點不僅常見於肺癌,

而且和白虎加人參湯一樣, 適用於多種癌症發熱。 人們常說中醫慢, 對於癌症發熱這個急症來說, 不見得慢, 何況還能標本兼治。

《傷寒論》中五苓散、白散、四逆散、牡蠣澤瀉散4個方劑均用“白飲和服方寸匕”, 白飲就是米湯。 而文蛤散、瓜蒂散(‘熱湯七合, 煮作稀糜’)、燒褌散等散劑均不用白飲, 各有深意。 如《傷寒論》393條“大病瘥後, 勞複者, 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方後注明“以清漿水七升, 空煮取四升”, 然後再下其他藥物煎煮。 清漿水就是浸米的水, 取其汁液輕清而不戀邪之意, 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外感疾病復發的治療方法, 同樣也對癌症復發的治療有借鑒意義。

算起來, 《傷寒論》與粳米有關的方劑竟達15個,

占全書112方的13%。 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算嚇一跳, 百姓家常物, 作用大不同。

《金匱要略》中除白虎湯、桃花湯用粳米和《傷寒論》重複外, 治療肺痿(肺癌)的主方麥門冬湯中粳米就是六味藥之一。 治療腹滿寒疝附子粳米湯中粳米就是五味藥之一。 而腹滿寒疝從現在來看主要是腹部腫瘤一類疾病。

現在醫院中藥房裡不供粳米, 對於要代煎的患者來說, 怎麼辦呢?我仿照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通變白虎加人參湯”用生山藥代替粳米例, 也用山藥代粳米之護胃健脾之功, 方便簡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