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生命在於運動這招讓你長命百歲

學習太極拳需要一個階段的練習, 在練習中不斷地領悟。 無論是哪種拳術都需要領悟, 悟在武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太極拳的特點是修身養性, 太極拳教學中對悟也是極其的重視。 下面我們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中如何講悟。

太極真功重在悟, 陰陽和諧松中空

悟才能夠理解,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掌握其拳理拳法, 熟記於心, 才能夠熟練的練習。

1、練習任何一個拳式動作, 都要將身體分陰陽, 分虛實, 有開合, 即有放大縮小。 身體左邊縮小, 則右邊放大;右邊縮小, 則左邊放大;上身縮小, 則下身放大;下身縮小,

則上身放大;前面縮小, 則後面放大;後面縮小, 則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動作開始前, 應先放鬆兩肋, 後松肩、肘、腕。

太極拳的創立是結合古代陰陽學說, 在太極招式中處處顯示了陰陽學說的存在。

3、“松沉”, 並不是整個身子低下去, 只是命門以下地方松沉下去, 命門以上地方還是向上升。

4、在拳式練習中, 重點不在拳架定式。 式與式之間的過度動作才是至關重要的。

5、當身體某處地方無法鬆開時, 便不要再想該處地方, 轉為鬆開緊張處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練習太極拳保持松靜是非常的重要, 很多初學者, 在姿勢上都會出現僵硬的現象, 就是因為沒有領悟到太極拳的核心。

6、練拳時, 要經常保持三空, 即:手心空、胸空、腳心空。

7、氣斂入骨乃是用意將雙肩和背收向脊骨,

並下沉至尾閭。

8、拳式練習時, 身體要有起伏(或升降)。 起伏是由於兩胯鬆開, 身體受地心吸力影響慢慢向下沉。 當下沉到底時, 身體會自動反彈向上升。 此原則由始至終貫徹到整套拳式。

9、我們經常說松沉。 怎樣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 應像一張紙在空氣中平放地往下飄蕩。 左邊沉, 右邊升。 然後, 右邊沉, 左邊升。 這樣一飄一蕩掉到地上。

10、練氣勢要意想頭、背、胸、臀四張皮。 任何時候只可以擴張其中一張皮。

11、做任何拳式動作都要有對拉。 例如:手向上動, 則身向下沉(臀一張皮)。 手向前伸, 則身向後脹(背皮)。 手走左, 則身走右;手走右, 則身走左。 手與身好像互相對拉, 或是好像一個球向四方八面膨脹。

12、任何一個拳式動作完成後, 身法上須做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胯擴膝, 手上勞宮穴透開, 意氣到達手指。

13、必須在一式的動作完成到位後, 才可開始下一式的動作, 不可搶先。

14、 任何一式動作都是由身體的中線開始, 在中線結束。

15、如果手掌、手指能放鬆, 手腕不僵、不丟、不折;則整個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脹滿感覺, 手指亦會自然張開。 絕不可用拙力將手指併攏或撐開。 手指尖要虛領頂勁, 指根氣沉丹田。

16、兩手如一手。 背部好像有一條似有似無的幼線連著左右兩手。 當一手下沉, 另一手就受牽引上升。 一手向內收, 另一手就受牽引向外展。

17、當手一動, 則應在意念上, 該只手向四方八面張開。

18、手向前推出時, 肩胛骨的位置要放鬆。 手回收時,

肩井穴(鎖骨)對下的位置要放鬆。

19、手向前伸, 不能出圈。 所謂「圈」者, 是在身前形成的一個看不見, 但自已能感覺到的一個圓圈。 如手出圈, 只要對方黏著, 稍作牽引, 人便失重心, 身體往前傾倒。

20、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種做法是:首先, 整條手放鬆, 用意推開肩關節, 想像了一條水管的閥門被打開, 一股水慢慢從肩流落上臂。 當上臂充滿水後, 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

繼而打開肘關節, 讓水繼續流去前臂。 待前臂也充滿了水後, 打開腕關節, 讓水流去手掌, 再打開虎口, 讓水最終流到指尖。

21、推手時, 擬增加手上沉重量, 不能光用力向下壓, 而是虛領頂勁, 領著身體向上升, 則手上沉重量自然增加。 如雙手向左移, 則身體須向右走。 同樣, 如雙手向右移,

則身體須向左走。

22、在練架子或推手時, 要鬆開上肢的每個關節, 包括: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可意想手腕關節內側、肘關節內側和肩關節內側都夾著一膨漲的小球, 將每個關節推開。

此外, 若其中一隻手或兩手同時在胸前抱圓, 則意想手彎和胸的中間位置有一圓球居中。 此球可隨自已的心意脹大和縮小, 亦即開與合。 再進一步, 意想身體是一個球。

當意想球脹大, 不單是手向前, 身亦向後, 肘兩側和身體兩側也向兩邊脹開, 甚至頭頂和雙腳也上下伸展。 因為球脹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時脹大。

23、肩、肘、腕順序放鬆是「意」的訓練。 目的是使手上任何部位聽從「意」的指揮。 當手上功夫進步後, 肩、肘、腕松的次序可任意組合。 例如, 腕、肘、肩。

24、想像身體如寺廟裡的一口鐘。兩腿內側為鐘的內壁,尾閭為鐘錘。鐘錘永遠只能在鐘內壁的範圍擺動。那就是說,尾閭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與任何一腿重迭,否則便是雙重。

25、無論是打拳還是推手,作弓步時,後腳不可用力向後向下蹬,而是要開跨、擴膝,放鬆垮根、膝蓋和腳踝的關節。這樣,後腳才不會僵硬,重量流至腳板、腳指而反彈。

反彈力倒頭傳至腳跟再傳至腿、腰等。這時腳跟會有上升的感覺,身體才能升沉轉動靈活。

26、當做弓步時,身體的重量從小腹放到前實腿的大腿內側處。想像前腿的胯和後腿的胯各有一氣球。前腿的胯根的氣球慢慢縮小,胯部隨之慢慢放鬆、內收下沉;後腿跨部的氣球慢慢擴大。

27、若身向左轉,則右腳先動,繼而左腳動;相反,若身向右轉,則左腳先動,繼而右腳動。但無論向左或向右轉,都必須虛領頂勁,用意將一邊身縮小,以脊椎為軸為主轉動,帶動整個身體轉動。

28、無論練拳還是推手,如要轉動脊椎,必須在原位上轉,不能在轉的同時,向前後左右任何一方移動。

29、兩腳虛實的轉換。在練架子時兩腳虛實的變換,例如坐步變弓步或反之,不應只是簡單地將實腳向前或向後撐,把身體推向前或推向後,使身體的重量,從地面直線地從一隻腳移交給另一隻腳。

比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個水泵,而實腳的整條腿像貫滿了水。當兩腿進行虛實轉換時,丹田的水泵將實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後徐徐貫入虛腿去。水的流動路線像一個倒轉的英文字母。

在這樣的意想的抽水和注水的過程中,身體便自然向前或向後移動。所謂意想,不單純是想,還要真的像感覺到水在一條腿從下而上,經過單田,然後從上而下流動。也就是說,我們要能用意來指揮水的流動路線。

此外,除了要做到能夠以意來指揮水的流動路線外,還要能控制水的流動速度。水的流動速度要均勻,不要有停頓。如假設實腿的水量是從9開始,然後 8,7,6….地減少,最後至0; 則注水的水量則是從0開始,然後1,2,3,4地增加至9。

用意想所感覺到水的流動路線和速度,起初是很模糊和緩慢的。有時,感覺甚至會中斷。但隨著多練習,意想的感覺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強。

最快比電光火石還要快。這樣,才能達到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則。進行意想時,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不想其它東西。

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虛實變換的過程中,必須要虛靈頂勁和做到節節放鬆,節節貫串。這樣才能符合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猶須貫串的要求。

當我們按照上述的方法來轉換兩腿間的虛實時,若能做到全身放鬆,轉換輕靈,在身體的重量全部從一腿轉換到另一條腿一刹那,會感覺到有一個力從地面向上反彈到實腳。

我們應從腳底、腳踝關節、膝關節、跨等節節向上放鬆,讓這個反彈力隨著我們的心意去到身體的任何部份,作為該身體部份的動力來源。例如虛腳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勁。

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彈力的傳遞所經過的路線中,有不鬆開的地方,那麼,地面反彈力的傳遞便在身體不鬆開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練架子時,必須要全身鬆開,節節放鬆,節節貫串,一動接另一動,不許有停滯。

30、每次拳式練習,只可選擇一個重點作為練習對像,例如:肩、肘、腕;兩腿虛實轉移等等。絕不可貪多,欲速不達。

31、所謂心法、重點,只是一個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幫助我們達到太極拳的要求。當我們做到某個重點,並且運用自如,便應忘記了該個重點,讓該重點的要求自然而生。

體悟太極拳“五字訣”

心靜

心靜,就是心裡寧靜,心思專一,專心致志。太極拳推手練功,首先要求心靜。只有心靜,才能專心一意地體察對方動靜、虛實變化。推手練功務必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不可自我伸縮。

如果心不靜,意不專,主動妄動,則會自我被動。推手只有心靜,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無力,咱也無力,咱意仍在他先。

要時時刻刻,用心用意,人家挨咱何處,心便想何處,不丟,不扁,不頂,不抗;我挨人家何處,心便用在何處,不頂,不抗,不丟,不扁。

此都是用意,不是用力。照此天天練功,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功夫便能上身,而後久而久之天天練,就可達到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

身靈

身靈,就是說形體要靈動,活潑,不可呆滯。呆滯,則進退不能自如,如此絕對不可以。必須滿身輕利,靈動活潑,“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達到推手練功時,對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對方骨裡。

要想身靈,必須體如雷達,偵察試探,憑藉感應,回饋資訊。為此,全身關節須節節鬆開,且一氣貫穿,輕鬆靈活。對方左來我左虛,而右去之。這就是左為“陰”來右為“陽”,“陰陽相濟”;左為“走”來右為“粘粘走相隨”。右與左相同理。

推手練功需“氣遍身軀”,如輪旋轉;周身上下,相隨相通;內外一體,不可散亂。如果感到形體散亂不整,需研究、體悟腰的運行和步法的應用。

推手練功,須“以心運氣,以氣運身”,捨棄自我,隨從對方。只有如此,才能得心應手,身能從心。雖是由我所為,仍是隨人所動。

推手練功,不可自我盲動亂動,如果妄動胡動,必然自身僵滯,導致被動。舍己從人,隨人所動,便能輕靈活潑,感應靈敏,便能掌握好對方形體運行的尺度與力度,尺寸分厘毫,瞭若指掌;斤兩錙錢銖,絲毫不差。

前進後退正好好,一點兒也不差;左顧右盼可巧巧,恰到好處。如此久久,功夫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越來越妙。

氣斂

先說“斂”字,斂,是收斂的意思,可以引申為集中、聚合之意。氣不可散漫、散亂。氣務必收斂於脊骨之內,聚合於周身骨髓之中。氣要流行遍佈於周身,無處不有;氣要貫注於體內骨髓,無微不至。

吸氣,為合為蓄,蓄勢待發,“泉清水靜”;呼氣,為開為發,洶湧澎湃,“倒海翻江”。吸氣,可將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氣,可將人按下去,發出去。務必明白這都是“以意運氣”,都是在內裡運功夫,不是“用力使氣”,不是在外面做動作。

勁整

推手練功,務必“頂勁虛領,丹田氣沉;肩沉肘墜,腕舒指通;腰松胯活,膝縱步靈;明瞭陰陽,虛實分清;一身之勁,練成一統;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一動俱動,一靜俱靜”。

推手練功,發勁要有根源,勁源於腳跟,經腿上行注入腰間,發於脊背,通於掌指。發勁須精神貫注,思想集中,凝神斂氣,在對方勁兒想發未發之際,咱則明察秋毫,了然於胸。

我勁不先不後,接定對方勁路而入之,如汽油猝然遇火,似槍彈驟然出膛,這也是“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

推手練功,隨對方前進,咱後退之;隨對方後退,咱前進之;前進後退,隨進隨退,如影隨形,絲毫不亂。推手練功,隨人所動,於曲線弧形運行中求直發直射。推手練功,不蓄不發,蓄而後發,借機、借勢、借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神聚

神,指心神,精神。神心,須集中;精神,須貫注。 可把“煉精化氣”想得過於神秘,“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竊以為這就是“煉精化氣”。不可把“煉氣歸神”想得過於玄虛心神集中,精神貫注,聚精會神” 就是“煉氣歸神”。

神氣貫注,氣勢需要含蓄,藏無窮變化於其內。開合,須遵規合矩,度有方。虛實概念,務必明確;虛實變化,務須清晰。左虛則右實,左為“陰”來右為“陽”;右虛則左實,右為“走”來左為“粘”。

虛,不是鬆懈、鬆弛、鬆散,不是虛無縹緲,虛中要含有實意,要富有變化的氣勢;實,不是生根不動,不是填實占煞,實中需要含虛,須精神貫注而靈動活潑。推手練功最關鍵變化在胸中與腰間,在內不在外。

凡力都是從人借,氣由脊骨發出去。氣如何由脊發出?氣由兩肩收於脊骨,由脊骨注於腰間。氣如此由上向下行,這就是“合”。氣由腰間行於脊骨,分佈發放於背臂,通達於掌指。氣如此由下而上行,這就是“開”。

合,是收是蓄;開,是放是發。明確開合之理,便知陰陽之道。能夠明此達此,練一天功夫,就會有一天進步,天天練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功夫就會達到時時主動順遂,隨心所欲而處處從心如意。

從以上太極拳“五字訣”,是指“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極拳宗師李亦佘先生所著。現根據本人多年練拳之心得,談一些對“五字訣”的練用體悟。

結語:綜上所述,練好太極拳首先就是要好好領悟太極拳的重點及核心,只有先掌握其要領,才能快速的上手。太極拳的養生作用非常好,近幾年也被不斷地證實。所以練習太極拳是非常的重要的,太極拳的推廣也會越來越長遠。

腕、肘、肩。

24、想像身體如寺廟裡的一口鐘。兩腿內側為鐘的內壁,尾閭為鐘錘。鐘錘永遠只能在鐘內壁的範圍擺動。那就是說,尾閭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與任何一腿重迭,否則便是雙重。

25、無論是打拳還是推手,作弓步時,後腳不可用力向後向下蹬,而是要開跨、擴膝,放鬆垮根、膝蓋和腳踝的關節。這樣,後腳才不會僵硬,重量流至腳板、腳指而反彈。

反彈力倒頭傳至腳跟再傳至腿、腰等。這時腳跟會有上升的感覺,身體才能升沉轉動靈活。

26、當做弓步時,身體的重量從小腹放到前實腿的大腿內側處。想像前腿的胯和後腿的胯各有一氣球。前腿的胯根的氣球慢慢縮小,胯部隨之慢慢放鬆、內收下沉;後腿跨部的氣球慢慢擴大。

27、若身向左轉,則右腳先動,繼而左腳動;相反,若身向右轉,則左腳先動,繼而右腳動。但無論向左或向右轉,都必須虛領頂勁,用意將一邊身縮小,以脊椎為軸為主轉動,帶動整個身體轉動。

28、無論練拳還是推手,如要轉動脊椎,必須在原位上轉,不能在轉的同時,向前後左右任何一方移動。

29、兩腳虛實的轉換。在練架子時兩腳虛實的變換,例如坐步變弓步或反之,不應只是簡單地將實腳向前或向後撐,把身體推向前或推向後,使身體的重量,從地面直線地從一隻腳移交給另一隻腳。

比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個水泵,而實腳的整條腿像貫滿了水。當兩腿進行虛實轉換時,丹田的水泵將實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後徐徐貫入虛腿去。水的流動路線像一個倒轉的英文字母。

在這樣的意想的抽水和注水的過程中,身體便自然向前或向後移動。所謂意想,不單純是想,還要真的像感覺到水在一條腿從下而上,經過單田,然後從上而下流動。也就是說,我們要能用意來指揮水的流動路線。

此外,除了要做到能夠以意來指揮水的流動路線外,還要能控制水的流動速度。水的流動速度要均勻,不要有停頓。如假設實腿的水量是從9開始,然後 8,7,6….地減少,最後至0; 則注水的水量則是從0開始,然後1,2,3,4地增加至9。

用意想所感覺到水的流動路線和速度,起初是很模糊和緩慢的。有時,感覺甚至會中斷。但隨著多練習,意想的感覺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強。

最快比電光火石還要快。這樣,才能達到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則。進行意想時,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不想其它東西。

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虛實變換的過程中,必須要虛靈頂勁和做到節節放鬆,節節貫串。這樣才能符合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猶須貫串的要求。

當我們按照上述的方法來轉換兩腿間的虛實時,若能做到全身放鬆,轉換輕靈,在身體的重量全部從一腿轉換到另一條腿一刹那,會感覺到有一個力從地面向上反彈到實腳。

我們應從腳底、腳踝關節、膝關節、跨等節節向上放鬆,讓這個反彈力隨著我們的心意去到身體的任何部份,作為該身體部份的動力來源。例如虛腳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勁。

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彈力的傳遞所經過的路線中,有不鬆開的地方,那麼,地面反彈力的傳遞便在身體不鬆開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練架子時,必須要全身鬆開,節節放鬆,節節貫串,一動接另一動,不許有停滯。

30、每次拳式練習,只可選擇一個重點作為練習對像,例如:肩、肘、腕;兩腿虛實轉移等等。絕不可貪多,欲速不達。

31、所謂心法、重點,只是一個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幫助我們達到太極拳的要求。當我們做到某個重點,並且運用自如,便應忘記了該個重點,讓該重點的要求自然而生。

體悟太極拳“五字訣”

心靜

心靜,就是心裡寧靜,心思專一,專心致志。太極拳推手練功,首先要求心靜。只有心靜,才能專心一意地體察對方動靜、虛實變化。推手練功務必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不可自我伸縮。

如果心不靜,意不專,主動妄動,則會自我被動。推手只有心靜,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無力,咱也無力,咱意仍在他先。

要時時刻刻,用心用意,人家挨咱何處,心便想何處,不丟,不扁,不頂,不抗;我挨人家何處,心便用在何處,不頂,不抗,不丟,不扁。

此都是用意,不是用力。照此天天練功,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功夫便能上身,而後久而久之天天練,就可達到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

身靈

身靈,就是說形體要靈動,活潑,不可呆滯。呆滯,則進退不能自如,如此絕對不可以。必須滿身輕利,靈動活潑,“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達到推手練功時,對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對方骨裡。

要想身靈,必須體如雷達,偵察試探,憑藉感應,回饋資訊。為此,全身關節須節節鬆開,且一氣貫穿,輕鬆靈活。對方左來我左虛,而右去之。這就是左為“陰”來右為“陽”,“陰陽相濟”;左為“走”來右為“粘粘走相隨”。右與左相同理。

推手練功需“氣遍身軀”,如輪旋轉;周身上下,相隨相通;內外一體,不可散亂。如果感到形體散亂不整,需研究、體悟腰的運行和步法的應用。

推手練功,須“以心運氣,以氣運身”,捨棄自我,隨從對方。只有如此,才能得心應手,身能從心。雖是由我所為,仍是隨人所動。

推手練功,不可自我盲動亂動,如果妄動胡動,必然自身僵滯,導致被動。舍己從人,隨人所動,便能輕靈活潑,感應靈敏,便能掌握好對方形體運行的尺度與力度,尺寸分厘毫,瞭若指掌;斤兩錙錢銖,絲毫不差。

前進後退正好好,一點兒也不差;左顧右盼可巧巧,恰到好處。如此久久,功夫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越來越妙。

氣斂

先說“斂”字,斂,是收斂的意思,可以引申為集中、聚合之意。氣不可散漫、散亂。氣務必收斂於脊骨之內,聚合於周身骨髓之中。氣要流行遍佈於周身,無處不有;氣要貫注於體內骨髓,無微不至。

吸氣,為合為蓄,蓄勢待發,“泉清水靜”;呼氣,為開為發,洶湧澎湃,“倒海翻江”。吸氣,可將人提得起,拿得起;呼氣,可將人按下去,發出去。務必明白這都是“以意運氣”,都是在內裡運功夫,不是“用力使氣”,不是在外面做動作。

勁整

推手練功,務必“頂勁虛領,丹田氣沉;肩沉肘墜,腕舒指通;腰松胯活,膝縱步靈;明瞭陰陽,虛實分清;一身之勁,練成一統;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一動俱動,一靜俱靜”。

推手練功,發勁要有根源,勁源於腳跟,經腿上行注入腰間,發於脊背,通於掌指。發勁須精神貫注,思想集中,凝神斂氣,在對方勁兒想發未發之際,咱則明察秋毫,了然於胸。

我勁不先不後,接定對方勁路而入之,如汽油猝然遇火,似槍彈驟然出膛,這也是“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

推手練功,隨對方前進,咱後退之;隨對方後退,咱前進之;前進後退,隨進隨退,如影隨形,絲毫不亂。推手練功,隨人所動,於曲線弧形運行中求直發直射。推手練功,不蓄不發,蓄而後發,借機、借勢、借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神聚

神,指心神,精神。神心,須集中;精神,須貫注。 可把“煉精化氣”想得過於神秘,“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竊以為這就是“煉精化氣”。不可把“煉氣歸神”想得過於玄虛心神集中,精神貫注,聚精會神” 就是“煉氣歸神”。

神氣貫注,氣勢需要含蓄,藏無窮變化於其內。開合,須遵規合矩,度有方。虛實概念,務必明確;虛實變化,務須清晰。左虛則右實,左為“陰”來右為“陽”;右虛則左實,右為“走”來左為“粘”。

虛,不是鬆懈、鬆弛、鬆散,不是虛無縹緲,虛中要含有實意,要富有變化的氣勢;實,不是生根不動,不是填實占煞,實中需要含虛,須精神貫注而靈動活潑。推手練功最關鍵變化在胸中與腰間,在內不在外。

凡力都是從人借,氣由脊骨發出去。氣如何由脊發出?氣由兩肩收於脊骨,由脊骨注於腰間。氣如此由上向下行,這就是“合”。氣由腰間行於脊骨,分佈發放於背臂,通達於掌指。氣如此由下而上行,這就是“開”。

合,是收是蓄;開,是放是發。明確開合之理,便知陰陽之道。能夠明此達此,練一天功夫,就會有一天進步,天天練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功夫就會達到時時主動順遂,隨心所欲而處處從心如意。

從以上太極拳“五字訣”,是指“心靜、身靈、氣斂、勁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極拳宗師李亦佘先生所著。現根據本人多年練拳之心得,談一些對“五字訣”的練用體悟。

結語:綜上所述,練好太極拳首先就是要好好領悟太極拳的重點及核心,只有先掌握其要領,才能快速的上手。太極拳的養生作用非常好,近幾年也被不斷地證實。所以練習太極拳是非常的重要的,太極拳的推廣也會越來越長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