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馬齒莧的繁殖栽培方法

馬齒莧, 又名馬莧菜、螞蟻菜、安樂菜、酸米菜、長命菜、瓜子菜、五行菜、馬蛇子萊、馬, 於菜, 屬於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粗壯發達莖直立, 斜生或平臥, 枝為圓柱狀黃綠色, 向陽面呈紅褐色。 葉片互生或對生, 呈倒卵形或匙形。 全株肉厚多汁, 光滑無毛。 花為5片黃色小花。 果為圓錐形蒴果。 種子細小, 扁圓, 黑褐色, 表面有小瘤狀突起。

馬齒莧耐旱耐澇, 耐強光, 喜肥水。 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加快, 而且品質好, 在瘠薄土壤裡也可以正常生長。 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 喜空氣乾燥土壤潮濕的環境, 在弱光下生長快而幼嫩,

在連陰雨天易徒長, 如光照太強則易老化。 土壤以沙壤土最好。

野生馬齒莧, 主要分佈於田間、荒地、路旁及庭院內, 特別是在土崗、沙丘處更易生長繁衍。 

1、種子繁殖。 在氣溫15℃以上即可播種。 播種前要先整地施肥, 每畝施腐熟基肥2000公斤, 耕翻後做成1.2米的平畦, 在土壤濕潤的基礎上滿畦撒播。 每畝播量700克。 由於馬齒莧種子太小, 可將種子與5倍的細沙混勻後再撒播, 播後覆蓋細潮土0.5釐米厚。 早春季節, 為防寒流, 播後應覆地膜或蓋草, 以保溫保濕。 當幼苗出土後, 則應揭膜或清除蓋草。 如果夏季播種, 在幼苗出土初期, 應扣遮陽網, 並及時除草和排除雨水。 在土壤墒情好的情況下, 播後2—4天即可出苗。 出苗10天后進行間苗, 株距5釐米左右。

隨後澆水迫肥, 每畝施尿素10公斤, 並及時清除雜革。 播後30天左右, 莖葉充分長大, 趁還未開花現蕾時的幼嫩期進行收穫。 如果需要採種, 應在果實還未開蓋時採收果實, 否則種子成熟後會自行開蓋撒落。 

2、分根法繁殖。 將成株連根挖起, 從根的基部有分權處擗刀:, 使每個擗開的分株都帶有適量的鬚根和側根, 經晾曬稍於後, 即可往畦裡定植, 也可以先蘸生根粉溶液, 再定植。 栽種時, 要埋在土裡1節莖, 株行距為10釐米×10釐米。 栽後覆土, 稍鎮壓再澆水, 一般經3—5天即可緩苗。 緩苗後, 即可迫肥澆水, 以促使莖叫生長。 

3、壓條法繁殖。 在每株的四周將較長的莖枝壓倒在地, 每隔3節用潮土壓1個莖節(壓土的前面要留2節—l節莖), 使其在土裡生根。 當壓土處的莖節生根後,

即可與主體分開, 這樣就能形成一株新的獨立的個體。 

4、採收。 一般在播種或定植後1個月左右, 莖葉就可充分長大。 當莖。 十粗大肥厚幼嫩多汁時, 要趁現蕾前及時採收。 如已現蕾, 則應將花蕾摘掉, 然後用清水洗淨, 捆把上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