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先天性椎體畸形

【概述】

先天性椎體畸形系胚胎時椎體發育過程中分節不全或形成不全所引起。

【診斷】

詳細記錄病人的身高, 包括站高及坐高, 胸背的旋轉及側凸程度, 雙下肢社經檢查結果, 是否合併其它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病、Sprengel畸形、齶裂等。 X線片可明確椎體畸形類型, 應包括全脊柱正側位片, 以便初步估計術中可能矯正的角度。 若有神經症狀者, 必須行脊髓造影, 有條件者做MRI檢查, 除外脊髓縱裂或栓系綜合征。

【治療措施】

1.非手術療法 Milwaukee支具可以防止長段柔軟性側凸的發展, 而對短段且僵硬者效果較差。 拍攝牽引狀態下及自然狀態下X線片,

可測出脊柱彎曲柔軟度。 穿支具期間應記錄原始彎及代償彎的角度, 以便監測其發展情況。 如支具固定期間, 彎曲度明顯加重, 則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彎曲度超過50°者, 最好不採用支具固定。

2.手術治療 根據脊柱畸形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脊柱側凸的進展速度、畸形的部位及病原菌的年齡而決定術式。

(1)脊柱原位後融合術 適應於脊柱畸形輕至中度、外形尚可, 畸形發展不快者, 尤其單側未分節者適合做此類手術。 手術時機宜在5歲前, 有利於控制畸形的發展。 可採用自體髂骨作為骨源, 融合範圍包括上、下兩個正常椎體。

(2)單側椎體骨骺固定術 對椎體凸側的前方和後方進行融合, 阻止其過度生長, 使脊柱凹側繼續生長,

達到矯形目的。 但對有過度後凸者不宜做這類手術。

(3)脊柱側凸的矯正及融合 適合於脊柱畸形嚴重者。 術前需行脊柱牽引, 防止術中脊柱突然被拉長而發生脊髓操作內固定矯形方法可選用Harrington棒Luque棒。

(4)半椎體切除術 適應於骶椎連接部位所引起的脊柱傾斜和失代償。 提倡早期手術, 以免發生繼發骨性變化。 切除半椎體後, 用壓縮棒進行固定。 如合併有不仍髓分叉或神經閉合不全, 則有先行凸側腰、骶1椎體之間半側融合術。

(5)脊柱截骨 適應於年齡較大或者青春期的患者, 其椎體單側未分節、病變部位僵硬、嚴重成角側凸。 如脊柱岫側有肋骨融合術中應將其切除, 通過脊柱前入路行楔形截骨及融合術, 這一手術難度較大,

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脊柱狀晶矯形醫師來完成。 因手術引起脊髓損傷危險較大, 術前應向病人及家長交代清楚。

【病因學】

先天性椎體畸形多認為與常染色體顯性和隱性遺傳有關。 Winter報告有家族史者占1%。

【病理改變】

根據椎體病變不同, 一般可分為椎體分節不全及椎體形成不全。

1.椎體分節不全 根據Winter的觀察, 將其分為如下四種類型:

(1)側方未分節 椎體分節不全發生在一側, 最終導致嚴重脊柱側凸。

(2)前方未分節 椎體前方未分節, 導致脊柱後凸畸形。

(3)後方雙側未分佈 導致後凸畸形

(4)對稱性雙側未分佈 椎體縱軸不生長, 不發生成角或旋轉畸形

2.椎體形成不全 它可以部分或全部形成不全。 部分單側椎體形成不全時,

椎體出現楔形或斜方形。 X線片上表現切工作為一個小的發育不全椎體驗生活 。 半椎體由單側完全形成不全所引起。 半椎體與相鄰椎體可以不分佈、半分節或分節。 分節半椎體導致椎體生長不對稱, 尤其一側出現二個半椎體時可出現嚴重脊柱側凸, 當椎體後方出現半椎體時則導致後凸成角畸形。 半分節半椎體與相鄰一個椎體融合, 側凸畸形相對較輕。 不分節半椎體與相鄰兩個椎體融合, 一般不引起進展性脊柱側凸。 根據Nasca報告一起60例半椎體病人, 將其分為6型:①單純多餘半椎體:可與相鄰一個或兩個椎體融合。 發生在胸椎時可有椎弓根及多餘肋骨。 ②單純楔形半椎形。 ③多個半椎體。 ④多個半椎體伴有一側椎體融合。
⑤平稀半椎體:兩側均有數量相等的半椎體, 一般不引起脊柱側凸。 ⑥後側半椎體:易引起後凸畸形。

【臨床表現】

在椎體畸形中以半椎體占多數, 而先天性脊柱側凸中多數由半椎體所引起。 脊柱畸形的發展, 因椎體病變不同, 畸形發育程度也不盡相同。 Nasca報告脊柱側凸進展速度每年1°~33°。 平均4°。 一般來說, 要注意如下幾點:

1畸形的特殊性:單側未分節者, 脊柱側凸發展快, 病變在胸椎者畸形發展也較快。 另外, 半椎體因形病人處於生長發育高峰青春期11~19歲之間, 畸形發展也快, 需要密切觀察。

2.脊柱累及範圍:頸胸段及腰段者畸形發展比胸段者慢, 時由於頭頸部的傾斜及肩部的降低, 使外觀畸形不甚嚴重。 腰段者降非骨盆傾斜失代償, 一般不引起外觀畸形。 先天性脊柱側凸中,半椎體位置越靠後方,側後凸畸形越重,預後越重。

先天性脊柱側凸中,半椎體位置越靠後方,側後凸畸形越重,預後越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