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外敷正骨散的中藥方子

受到比較強大的外力撞擊之後, 身體的部位受到的傷害很多。 臂骨折輕一點的應該是脫位。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此病症, 治療脫位, 這裡小編介紹大家使用外敷正骨散。 外敷正骨散的效果很不錯的, 來看外敷正骨散的用法和處方是什麼?

處方

生地10克、白芥子、白及、續斷、制乳香、制沒藥、大黃各6克、五加皮、骨碎補各4.5克、黃柏3克、肉桂2克、牡丹皮1.5克。

制法

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 消腫止痛。 治脫位及一切新鮮性傷筋疾患, 瘀腫疼痛。

用法用量

白酒或醋調敷傷處。

摘錄

《劉壽山正骨經驗·附方》。

脫位

脫位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係。

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 關節脫位後, 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 另外關節周圍腫脹, 可有血腫, 若不及時復位, 血腫機化, 關節粘連, 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病因病機

外因

外傷性脫位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所致。 其中間接暴力(傳達、杠杆、扭轉暴力等)引起者較多見。 任何外力只要達到一定程度, 超過關節所能承受的應力, 就能破壞關節的正常結構, 使組成關節的骨端運動超過正常範圍而引起脫位。

內因

1.生理因素主要與年齡、性別、體質、局部解剖結構特點等有關。

外傷性脫位多見於青壯年, 兒童和老年人較少見。 兒童體重輕;關節周圍韌帶和關節囊柔軟,

不易撕裂;關節軟骨富有彈性, 緩衝作用大。 雖遭受暴力的機會多, 但不易脫位, 而常常造成骨骺滑脫。 老年人活動相對較少, 遭受暴力的機會少, 因其骨質相對疏鬆, 在遭受外力時易發生骨折, 故發生脫位者也較少。 男性外出工作較多, 工作量較大, 關節活動範圍較大, 發生關節脫位的機會相應也大於女性。 年老體弱者, 筋肉鬆弛, 易發生關節脫位, 尤以顳頜關節脫位較多見。

關節的局部解剖特點及生理功能與發病密切相關, 如肩關節的關節盂小而淺, 肱骨頭較大, 同時關節囊的前下方較鬆弛, 且肌肉少, 加上關節活動範圍大, 活動較頻繁, 受傷機會較多, 故肩關節較易發生脫位。

2.病理因素先天性關節發育不良、關節和關節周圍韌帶鬆弛較易發生脫位,

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關節脫位後經手法復位成功, 如未能固定足夠的時間或根本未固定, 關節囊和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未能很好修復或修復不全, 常可導致關節再脫位或習慣性脫位。 關節內病變或近關節病變可引起骨端或關節面損壞, 導致病理性關節脫位。 如化膿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等疾病的中、後期可併發關節脫位。

急救措施

發生肘關節脫位時, 如果跟前無救助者, 傷患本人根據肘關節的傷情判斷是關節脫位, 不要強行將處於半伸位的傷肢拉直, 以免引起更大的損傷。 可用健側手臂解開衣扣, 將衣襟從下向上兜住傷肢前臂, 系在領口上,

使傷肢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 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如果有人救助, 若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 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併骨折時, 不要輕易實施肘關節脫位的的法復位, 以防損傷血管和神經, 可用三角巾將傷患的傷肢呈半曲位懸吊固定在前胸部, 送往醫院即可。

肘關節脫位手法復位, 畫員呈坐位, 助手握住上臂作對抗牽引。 治療者一手握患者腕部, 向原有畸形方向持續牽引, 另一隻手手掌自肘前方向肱骨下端向後推壓, 其餘四指在肘後將鷹嘴突向前提拉, 即可使肘關節復位。 復位後將肘關節屈曲90度, 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 或用長石膏托固定。 2~3周後去除外固定, 輔以積極的功能鍛煉, 以恢復肘關節的功能。

結語:有關外敷正骨散中藥方劑,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外敷正骨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外敷正骨散能幫助我們治療脫位的症狀, 生活中我們稱脫位為脫臼。 應該很多人都有過此症狀, 以後大家可以試試外敷正骨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