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肌痙攣方

[FS:CONTENT_START]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 以一側面肌的抽搐樣收縮為特點。 以中年婦女為多。 病因未明, 可能為面神經的異位興奮或偽突觸傳導引起。 近年來國內外都有報導, 顱後窩探查發現大部分病人面神經進入腦幹處被微血管袢所壓迫, 減壓術後可痊癒, 提示與三叉神經痛有類似的發病基礎。 少數病人可由小腦橋腦角腫瘤或椎動脈瘤所引起。

起病常從眼輪匝肌的輕微顫搐開始, 逐漸向下半部面肌擴展, 尤以口角抽搐較多。 嚴重者整個面肌可發生痙攣, 並可伴輕度無力和肌萎縮。 精神緊張、疲勞, 自主運動時加劇,

睡眠時消失。 面肌痙攣不伴疼痛, 面肌隨意性收縮, 在非面肌痙攣時一般不受影響。

西醫治療可試用卡馬西平, 重症可試用50%酒精1ml行皮下面神經分支阻滯, 或莖乳孔處面神經幹注射0.3~0.4ml阻滯。 注射肉毒桿菌毒素A於患側面肌, 干擾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 引起注射部位骨骼肌一過性無力;可使大部分患者症狀明顯緩解。 近有人試用顱後窩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亦取得較好效果。 但諸療法在制止痙攣同時, 可產生不同程度的面肌癱瘓。

本病中醫學認為系肝風內動或血虛生風, 上犯清空, 擾亂面部經脈, 氣血流行失常所致。 就其臨床特點而言, 恰與面癱相反。 治癱需振奮其氣機, 而治痙攣則應以熄風鎮靜為主。 故治療應從平肝熄風,

滋腎養血, 豁痰止痙, 解熱除濕等方面考慮。 下述諸方, 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解痙湯

黨參、黃芪、雞血藤、酸棗仁、柏子仁各15g, 白術、雞內金、砂仁、當歸、白芍、五味子、木香、山藥、茯神各9g, 甘草6g, 朱砂、琥珀各1.5g(均沖服)。 伴有頭痛加白芷、蔓荊子;耳鳴者加蟬蛻;噁心嘔吐加竹茹、半夏;頭暈加天麻。 每日1劑, 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益氣養血, 安神止痙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抽搐41例, 年齡20~68歲, 病程1個月~16年。 結果痊癒1例, 好轉28例, 無效2例。

2.建瓴湯

山藥、淮牛膝各30g, 代赭石24g, 生地黃、生龍骨、生牡蠣各18g, 白芍、柏子仁各12g。 血壓偏高、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者加天麻、鉤藤、石決明;兼見外風症狀者合牽正散加減;兼見血虛者加首烏、阿膠等補血之品;兼見頭暈、耳鳴等陰虛症狀者合六味地黃東加減。

每日1劑, 用鐵銹水煎2遍, 分2次口服。

本方有滋養肝腎, 平肝熄風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痙攣34例, 均為一側發病, 其病程最長者6年, 最短者3周。 經治療後痊癒28例, 好轉4例, 無效2例。

3.愈痙湯

熟地、白芍、牡蠣各30g, 當歸、炙甘草各15g, 蟬蛻10g, 全蠍、蜈蚣各3g。 每日1劑, 水煎取汁350~400ml, 分早晚2次溫服, 7天為1個療程, 兩療程問休息1~2天。 .治療期間不用對該病有治療作用的西藥, 但對並存的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給予必要的西藥治療。

本方有養血通絡, 熄風止痙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抽搐32例, 其中病程最短者3天, 最長者2年半。 結果痊癒19例, 顯效8例, 有效4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96.8%。 治療最短者1個療程, 最長者8個療程, 平均2.8個療程。

4.平肝活血湯

當歸、川芎、黃芪各20g, 全蠍、僵蠶、制南星、天麻、鉤藤各15g, 柴胡、細辛、甘草各10g。 每日1劑, 水煎服。

同時運用電針療法:主穴取地倉透頰車、下關透巨髎、四白透迎香, 配用合穀、足三裡、陽白、翳風、太陽、聽宮等。 每次選2個透穴4個單穴, 交替運用。 接電針治療儀, 輸出強度以強刺激和慢頻率為原則, 使面部肌肉出現抽動且以患者能耐受為限度。 每日1次, 每次30分鐘, 10次為1[FS:PAGE]療程。

本方有平肝潛陽, 活血化瘀, 疏通經脈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神經痙攣86例, 發病時間最短2天, 最長15年;右側痙攣49例, 左側37例;輕型58例, 中型21例, 重型7例。 結果:痊癒79例, 好轉5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97.7%。 治療時間:1個療程治癒37例, 2個療程治癒40例, 3個療程9例。 2例無效病程在10~15年, 年齡70~72歲, 面部肌肉重度攣縮,

抽搐每分鐘60次左右, 口角斜, 眼裂變, 功能障礙。

5.熄風養血湯

天麻、鉤藤各30g, 白芍、黃芪各15g, 當歸、川芎、牛膝、杜仲、茯苓各12g, 桂枝、獨活各10g, 炙甘草6g。 久病氣虛者加黨參;陰液不足者加生地、麥冬;頭脹耳鳴, 肝陽上亢者加草決明、菊花;小便短赤者加木通、車前子;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蜂蜜。

每日1劑, 水煎服, 7天為1個療程。 若1個療程未愈, 可隔3天進行第2個療程治療。

本方有熄風止痙, 養血滋陰柔肝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痙攣46例, 結果痊癒32例, 顯效8例, 好轉6例。

6.芍草苡夏湯

白芍45g, 炙甘草10g, 生半夏12g, 生苡仁30g。 每日1劑, 水煎分2次服, 連續服用2個月。

本方有熄風化痰止痙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原發性面肌抽搐32例, 病程半年至5年。 結果控制5例, 顯效21例, 有效4例, 無效2例,總有效率93.8%。

7.疏風止痙湯

蜈蚣1條,全蠍5g(上兩味微火焙乾研末分3次吞服),白附子、僵蠶、白芷、地龍、荊芥、防風、羌活、薄荷、制南星、當歸各8g,刺蒺藜15g,白芍18g,甘草4g。氣血虛弱者加黨參、黃芪、熟地;脾弱食少者加淮山藥、雞內金。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服藥期間慎防感冒,7天為1個療程。

本方有疏風止痙,活血通絡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小兒面肌痙攣36例,結果全部治癒,其中1個療程內治癒者25例,2個療程內治癒者9例,服藥至3個療程達20劑痊癒者2例。

8.加減胃風湯

黨參、白術、茯苓、當歸、地龍各9~12g,川芎、全蠍各6~9g,白芍9~15g,肉桂3~6g,蜈蚣1~2條。氣虛甚者加黃芪;血虛甚者加熟地黃;陰虛陽亢去肉桂,加龜板、鉤藤、天麻;兼外風者加防風、蟬蛻;痰濁阻滯加白芥子、膽南星;瘀血者加桃仁、紅花。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30天為1療程,間隔3~5天再服第2個療程。

本方有益氣養血,祛風化瘀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陣攣性面肌痙攣5例,結果痊癒3例,好轉2例。其中2例服藥1個療程而愈;1例在第1療程治療中症狀基本消失,但停藥後2月而復發,重複用藥仍有效;其餘2例服藥2個療程,1例痊癒,1例好轉。

9.加味芍草湯

白芍、生牡蠣(先煎)、雞血藤各30g,炙甘草10g,全蠍8g。若肝氣鬱結而見急躁、頭暈、哭鬧、舌質紅、脈弦緩者,加柴胡、梔子各10g,香附12g;肝風內動每遇憤事抽搐加劇,舌暗紅、脈弦細有力者,加鉤藤15g,天麻10g,羚羊角2g(另煎);肝血不足,目昏,舌質淡、脈弦細無力者,加當歸12g,熟地黃15g;風邪阻絡,頭痛,鼻塞,惡寒,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者,加荊芥、白芷各10g,防風8g;風痰阻絡,患側面肌發麻,咳痰,脈弦滑、舌體肥大、苔薄白者,加制南星、制半夏各8g;久病瘀滯,舌質瘀點或紫暗、脈細澀者,加薑黃、穿山甲各1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養血祛風,緩急止痙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多例顏面肌抽搐,療效滿意。

10.鎮痙祛風散

白花[FS:PAGE]蛇40g,全蠍8g,蜈蚣15g,威靈仙30g。上方中前3味藥共研細末,分為8份,每天沖服1份,8天為1療程,停藥4天,每天取威靈仙30g,清水煎服;第13天繼續服鎮痙祛風散8天,全療程為20天。

本方有祛風止痙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痙攣32例,年齡18~65歲,病程3天~9年6個月。結果服藥2個療程後,痊癒30例,無效2例。

11.多針淺刺法

先取頭部穴位神庭、上星、前頂,每次選其中1~2穴用28~30號毫針行平刺,並在每1針行快速撚轉手法1分鐘,留針期間每隔20分鐘行針1次,共留針100~120分鐘。然後以左手中指、無名指、食指在患者頭面部健側或患側進行輕輕揣摸,當摸到壓痛點、感覺敏感點或硬節和棱索或抽動最明顯處,即為敏感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避開較大血管,用28號毫針直刺1~2cm,每次不包括神庭、上星、前頂3穴,選(敏感點)8~12個點,留針80~120分鐘,不撚針,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在留針期間令患者坐或仰臥位集中精力體會針感,切禁大聲喧嘩或打磕睡。

有報導臨床運用本法治療面肌痙攣39例,年齡20~62歲;左側19例,右側16例,雙側4例;病程最短者1個月。結果治癒16例,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74%。最多治療6個療程,最少2個療程。

12.止痙針刺法

選穴:風池、下關、合穀、太溪、太沖。操作:風池穴進針0.8~1.2寸,針感自後枕部向上傳導者效佳;太溪穴針感要求放射至足底;下關穴予輕刺激;合穀、太沖穴需要多次提插撚轉,留針過程中,若面肌抽動仍不時出現者,每隔5分鐘行針1次。

本法可平肝熄風,滋養腎陰。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痙攣30例,年齡最大者68歲,最小者32歲,以50歲以上者居多;病程最長者12年,最短者半個月。單純瞼肌痙攣者14例,牽及顴肌、頰肌、唇 無效2例,總有效率93.8%。

7.疏風止痙湯

蜈蚣1條,全蠍5g(上兩味微火焙乾研末分3次吞服),白附子、僵蠶、白芷、地龍、荊芥、防風、羌活、薄荷、制南星、當歸各8g,刺蒺藜15g,白芍18g,甘草4g。氣血虛弱者加黨參、黃芪、熟地;脾弱食少者加淮山藥、雞內金。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服藥期間慎防感冒,7天為1個療程。

本方有疏風止痙,活血通絡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小兒面肌痙攣36例,結果全部治癒,其中1個療程內治癒者25例,2個療程內治癒者9例,服藥至3個療程達20劑痊癒者2例。

8.加減胃風湯

黨參、白術、茯苓、當歸、地龍各9~12g,川芎、全蠍各6~9g,白芍9~15g,肉桂3~6g,蜈蚣1~2條。氣虛甚者加黃芪;血虛甚者加熟地黃;陰虛陽亢去肉桂,加龜板、鉤藤、天麻;兼外風者加防風、蟬蛻;痰濁阻滯加白芥子、膽南星;瘀血者加桃仁、紅花。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30天為1療程,間隔3~5天再服第2個療程。

本方有益氣養血,祛風化瘀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陣攣性面肌痙攣5例,結果痊癒3例,好轉2例。其中2例服藥1個療程而愈;1例在第1療程治療中症狀基本消失,但停藥後2月而復發,重複用藥仍有效;其餘2例服藥2個療程,1例痊癒,1例好轉。

9.加味芍草湯

白芍、生牡蠣(先煎)、雞血藤各30g,炙甘草10g,全蠍8g。若肝氣鬱結而見急躁、頭暈、哭鬧、舌質紅、脈弦緩者,加柴胡、梔子各10g,香附12g;肝風內動每遇憤事抽搐加劇,舌暗紅、脈弦細有力者,加鉤藤15g,天麻10g,羚羊角2g(另煎);肝血不足,目昏,舌質淡、脈弦細無力者,加當歸12g,熟地黃15g;風邪阻絡,頭痛,鼻塞,惡寒,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者,加荊芥、白芷各10g,防風8g;風痰阻絡,患側面肌發麻,咳痰,脈弦滑、舌體肥大、苔薄白者,加制南星、制半夏各8g;久病瘀滯,舌質瘀點或紫暗、脈細澀者,加薑黃、穿山甲各10g。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本方有養血祛風,緩急止痙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多例顏面肌抽搐,療效滿意。

10.鎮痙祛風散

白花[FS:PAGE]蛇40g,全蠍8g,蜈蚣15g,威靈仙30g。上方中前3味藥共研細末,分為8份,每天沖服1份,8天為1療程,停藥4天,每天取威靈仙30g,清水煎服;第13天繼續服鎮痙祛風散8天,全療程為20天。

本方有祛風止痙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痙攣32例,年齡18~65歲,病程3天~9年6個月。結果服藥2個療程後,痊癒30例,無效2例。

11.多針淺刺法

先取頭部穴位神庭、上星、前頂,每次選其中1~2穴用28~30號毫針行平刺,並在每1針行快速撚轉手法1分鐘,留針期間每隔20分鐘行針1次,共留針100~120分鐘。然後以左手中指、無名指、食指在患者頭面部健側或患側進行輕輕揣摸,當摸到壓痛點、感覺敏感點或硬節和棱索或抽動最明顯處,即為敏感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避開較大血管,用28號毫針直刺1~2cm,每次不包括神庭、上星、前頂3穴,選(敏感點)8~12個點,留針80~120分鐘,不撚針,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在留針期間令患者坐或仰臥位集中精力體會針感,切禁大聲喧嘩或打磕睡。

有報導臨床運用本法治療面肌痙攣39例,年齡20~62歲;左側19例,右側16例,雙側4例;病程最短者1個月。結果治癒16例,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74%。最多治療6個療程,最少2個療程。

12.止痙針刺法

選穴:風池、下關、合穀、太溪、太沖。操作:風池穴進針0.8~1.2寸,針感自後枕部向上傳導者效佳;太溪穴針感要求放射至足底;下關穴予輕刺激;合穀、太沖穴需要多次提插撚轉,留針過程中,若面肌抽動仍不時出現者,每隔5分鐘行針1次。

本法可平肝熄風,滋養腎陰。有報導運用其治療面肌痙攣30例,年齡最大者68歲,最小者32歲,以50歲以上者居多;病程最長者12年,最短者半個月。單純瞼肌痙攣者14例,牽及顴肌、頰肌、唇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面肌痙攣怎麼治

    面肌痙攣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甯、安定、魯米那等。並配合理療,手術也有助於本病的治療。 [詳細答案]

  • 2回答

    面肌痙攣哪治的好

    面肌痙攣需要到神經內科就診,可採取面神經三聯康復治療,以中醫為主,全面改善病灶部位毛細血管的微循環,從根本上修復損傷的面神經元,祛風活絡、活血通絡、益氣養血、祛風定驚、扶正止痙。 [詳細答案]

  • 3回答

    求面肌痙攣治療

    建議你找中醫來治療,因為中醫在這一方面比較擅長。你可以掛針灸科的號找針灸大夫給做針灸治療同時配合中藥內服外敷,效果會很好的,但是你的時間比較長了所以你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康復。 [詳細答案]

  • 1回答

    眼肌痙攣能治好嗎?

    你好,如果我沒有判斷錯,你應該是眼輪匝肌痙攣,這種雖然對視力沒有和生命沒有危險,但是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有些患者甚至無法進行日常生活。治療一般首先應用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療,無效則採用手術治療,根據... [詳細答案]

  • 3回答

    面肌痙攣蜂療咋治

    面肌痙攣的病因還不明確,治療的結果還不能肯定。建議你還是綜合性治療,即藥物 針灸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去堅持治療才行,不然化了錢不治病。祝你早日康復!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