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 惡性腫瘤的治療, 只有選用外科手術, 挽救了許多早、中期惡性腫瘤患者。 60-80年代以來, 許多腫瘤學家認識到, 腫瘤是全身性疾病, 僅通過外科手術治療腫瘤是不夠的, 必須配合放、化療。 單用化療、放療也可使相當數量的病人得到緩解, 部分在腫瘤治療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 但放、化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副反應, 噁心、嘔吐便是常見副作用之一。
惡性腫瘤預防的幾個要點
在腫瘤化療過程中, 有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 其發生率及程度與化療藥物的種類、劑量、聯合用藥數、用藥頻率、給藥途徑及患者的體質有關。
化療所致噁心、嘔吐的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確, 可能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
1、當化療藥通過血液或腦脊液作用於位於第四腦室底的化學感受區, 使之釋放一系列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滲巴胺等)和胃腸道的刺激啟動嘔吐中照而發生嘔吐;
2、前庭機制:有運動眩早症的患者其化療所致噁心、嘔吐程度一拌往較嚴重;
3、味覺與嗅覺:經化療患堵味覺可發生異常, 導致進食時易產生噁心、嘔吐。
對於噁心、嘔吐的防治, 止吐藥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