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治癌痛首選中醫外治法

1 敷貼法
敷貼法是臨床使用最多的方法, 一般是將藥物製成傳統的黑膏藥、熬成濃浸膏、製成水煎液或將藥物研成細粉, 加適量的基質, 用米酒、醋、松節油、雞蛋清、蜂蜜、豬膽汁或水調和成膏或糊外敷。 藥物組方多以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類中藥為主, 酌加抗癌藥, 並輔以芳香開竅、辛溫走竄的引經藥製成。 其中蟲類藥、毒劇藥、鮮活動物藥佔有一定比重, 如蟾酥、雄黃、冰片、麝香、乳香、沒藥、川烏、草烏、馬錢子、地龍、蜈蚣、全蠍、地鱉蟲等常用於治療癌痛的處方中。 敷貼方法可分以下幾類:
1.1 穴位外敷
穴位敷藥常配合患處敷藥使用,

一方面有藥物的直接作用, 另一方面借助經絡的傳導作用, 使藥物能發揮全身治療作用, 提高痛閾, 調節神經、體液系統功能, 從而增強中藥的止痛效果。
姜智虎等用冰片(研末)1g左右, 均勻地撒在鮮蟾皮上(揭取皮時儘量不破壞毒腺), 外敷在塗有蒜汁的部位, 2次/d。 敷藥部位的選擇:以痛點為一部位, 另一部位選擇背部俞穴, 如肺癌、皮膚癌選擇肺俞;肝癌選擇肝俞;膽囊癌選擇膽俞;胃癌、乳腺癌、食管癌選擇胃俞;胰腺癌選擇胰俞。 治療癌性疼痛42例, 結果總有效率為95.2%。 一般用藥10min~30min起效, 持續時間5h~8h。
王勁等用古驗方華佗麻藥神方(川烏頭、草烏頭、生南星, 生半夏各7、81、2、5g、胡椒15625g、蟾酥625g、蓽菝78125g、細辛15625g, 將上藥分別研末和勻, 撒在中醫傳統用黑藥膏上或製成巴布劑,
外敷於體表疼痛部位或相應穴位, 觀察82例, 近期止痛總有效率為85.37%, 起效時間1h~4h。
莫笛採用兩方治療16例晚期癌痛患者, 療效顯著。 Ⅰ號方組成為紅烏柏、木鱉子、乳香、沒藥、沙薑、小茴香、白芷、丁香、蓖麻仁等;Ⅱ號方組成為蟾酥、細辛、草烏、生川烏等, 以上兩方等量研細末, 以雞蛋清調之, 敷貼患部及相應穴位, 用藥時先以Ⅱ號方敷患部, 再以Ⅰ號方敷蓋之, 治療總有效率為93.8%。


1.2 痛處外敷
直接將藥物敷於疼痛部位, 有效成分穿透皮膚、粘膜, 經透皮吸收而起效。 由於藥物直接作用於痛處, 因而對癌痛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止痛效果, 且止痛持續時間長、療效確切。
鄭玉玲等採用刺蝟皮、血竭、生乳沒、川芎、地鱉蟲、冰片等組方,

製成傳統膏藥敷貼痛處, 多數患者20min後疼痛緩解或消失。 對不同部位的疼痛緩解率和緩解時間分別為:胸部85%, 12144h±43h;腹部80%, 832h±35h;四肢72%, 629h±21h。
張明等用松節油適量調製成消積膏(敗醬草、地鱉蟲、莪術、全蠍、大黃、半枝蓮、黃藥子、山慈姑、乳香、沒藥各15g, 鼠婦、鱉甲、蚤休各30g, 馬錢子10g, 冰片、血竭各6g, 蜈蚣6條, 麝香0.5g, 蟾蜍0.3g)外敷治療130例癌痛, 總緩解率為79.3%, 平均顯效時間0.5h, 最快者2min即可止痛, 疼痛緩解時間均>4h。
徐素紅採用去刺仙人掌(鮮)搗成泥狀, 五倍子、生大黃、冰片、制馬錢子各50g研末後與仙人掌和為膏狀治療各種癌性疼痛。 另方(大黃、薑黃、黃柏、皮硝、芙蓉葉各50g、冰片、生南星、乳香、沒藥各20g, 雄黃30g, 天花粉100g)研細調糊貼敷患處, 尤適於肝癌, 胰癌疼痛的治療。
陳慶強採用生川烏、生南星、生半夏末、冰片等份,
生馬錢子為上藥總量的1/8, 加適量的芙蓉葉, 搗成糊狀, 外敷治療肝癌、肺癌、胃癌及腸癌等所致疼痛, 總有效率為80%。
夏黎明將57例腫瘤疼痛按中醫辨證分為寒痛、氣滯血瘀、陰虛血虧三型, 用自製鎮痛膏(甘遂、元胡、冰片、血竭、威靈仙、芙蓉、地鱉蟲、幹蟾皮。 前六味藥與後兩味藥以3:1比例配伍)外敷治療, 疼痛總緩解率為80.7%, 緩解時間平均為662h±148h。
周有德用消痛散(生乳沒、酒大黃、生梔子各30g, 丹參、黃柏各20g, 木香、赤芍、白芷、丁香、生蒲黃各15g, 冰片10g, 生石膏150g, 蓖麻仁20粒, 卷柏50g, 少許白醋和雞蛋清)外敷患處體表, 治療癌痛24例, 總有效率為91.67%。
韋艾淩選用半枝蓮、青皮各30g, 龍葵15g, 斑蝥6g, 三棱、莪術、冰片各12g等13味藥以白酒浸泡製成濕敷Ⅰ號, 紗布浸濕溫敷痛處, 治療癌性疼痛35例,
輕度緩解8例, 無效5例。


1.3 專病疼痛外敷
疼痛是肝癌晚期患者、癌性胸膜炎患者最痛苦的症狀之一, 多因癌腫無限制生長, 侵犯胸膜、神經、骨膜或臟器包膜被牽拉所致, 中藥外敷針對患者臨床表現特點和病種不同, 辨證辨病施藥, 不僅可緩解癌痛還能控制腫瘤發展, 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肺癌疼痛, 花海兵等選用阿魏、五倍子、木鱉子、大黃、冰片按 3:1:2:4:6混合研末, 加基質及氮酮製成消痛膏外貼治療60例癌痛, 近期療效佳, 有效率達90%, 對輕、重度疼痛的緩解率分別為100%和63.6%。 辨證分型治療結果表明:消痛膏對氣滯不通脹痛型緩解率最高(100%), 其次為血瘀經絡型(94.4%)和痰瘀蘊結型(88.8%), 對肺陰不足的隱痛效果最差(60%)。
孟慶珍臨床上對癌性胸膜炎疼痛用外敷方(延胡索40g, 血蠍、乳香、沒藥、桃仁、紅花各20g,薏苡仁60g,冰片5g)局部外敷取得明顯療效。
對於肝癌疼痛,李佑力用897軟膏(乳香、沒藥、幹蟾皮、甜瓜蒂各30g,龍膽草、細辛、公丁香、冰片、白花蛇舌草、鐵樹葉、三棱、莪術各15g等20餘味藥,基質為植物油,蜂蜜等)外敷痛處,治療31例,結果疼痛完全緩解9例、明顯緩解16例、輕度緩解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2.6%。起效時間5min~60min,顯效時間1h~8h。
朱玉明等以稀蜂蜜水將山慈姑、冰片、朱砂、雄黃、紅大戟、千金子霜、麝香、五倍子等調成糊狀,製成玉樞丹敷貼于肝區腫塊或疼痛明顯處,治療28例中顯效9例、好轉15例、無效4例。起效時間1h~15h,顯效時間1h~6h,總緩解時間5h~20h。
胡懷強等以昆布、海藻、靈芝、郁金、香附、白芥子、鱉甲各200g,大戟、甘遂各150g,馬錢子100g,蜈蚣100條,全蠍120g,蟾酥80g,鮮桃樹葉10kg,用水煎濃縮法制成癌痛膏,上撒少量麝香,塗於白布上敷貼肝區,治療肝癌疼痛46例,有效率100%。


2 穴位離子導入法
此法結合現代電子技術,通過外部施加的電磁作用,增強藥物的透皮量,因而藥物作用發揮更充分,止痛效果更佳。
萬冬桂等將元胡、乳香、沒藥、丹參各100g,徐長卿150g,用75%酒精浸泡所得藥液加少量冰片及二甲基亞碸浸濕BG型電子止痛治療儀的電極套,並將電極(銅板)套入其中,置於所選穴位上做中藥離子導入。選穴:胸痛取內關、膻中、阿是穴;腰腿痛取環跳、腎俞、陽陵泉、昆侖等穴;肩背痛取天宗、肩、阿是穴等;內臟痛取相應臟腑的俞、募、原穴;血瘀明顯配血海、膈俞;痰凝配豐隆;氣滯配行間或太沖。治療癌性疼痛18例,結果完全緩解3例、中度緩解12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84%。
3 塗擦法
塗擦法是將藥物製成膜劑或用適當的溶劑浸泡,取藥液塗抹患處治療癌痛的方法。本法製劑簡單,使用方便,且止痛作用迅速,一日內可反復用藥多次,止痛效果良好,患者樂於接受。
李佩文等採用元胡、丹參、台烏藥、蚤休、地鱉蟲、血竭、冰片的75%乙醇浸泡液塗抹痛處,平均止痛緩解率為79.2%,平均緩解時間為6.42h。
強瑞耀等[取朱砂、乳香、沒藥各15g、冰片30g,用米酒浸泡的藥液連續塗抹痛處至疼痛減輕或緩解為止,適應於各種癌痛。
李園等選用元胡、烏藥、土鼈蟲、丹參、紅花、血竭、冰片等藥物製成祛痛噴霧酊治療癌痛54例,總有效率79.63%,優於強痛定對照組72.73%;在止痛起效時間、持續時間以及對不同程度的癌痛緩解率均優於對照組(P<0.01);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止痛機理可能與導致初級傳入神經末梢在脊髓內釋放的P物質減少有關。
潘惟傑用雷公藤根皮、阿魏各90g,白芥子、穿山甲、生大黃、肉桂各30g,五靈脂、皂角刺各20g,蟾酥10g製成加味雷擊液膜劑塗抹痛處皮膚表面,治療癌痛12例,顯效2例、有效4例、好轉3例、無效3例,無1例發生皮膚過敏反應。


4 灌腸法
適於胃腸消化系腫瘤疼痛的治療,組方靈活,用藥可根據症狀加減,止痛效果較好,還可不同程度地縮小腫塊,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劉如瀚用手拈散(延胡索、沒藥、香附、五靈脂各10g)加味,氣滯加木香、枳殼;痛甚加地金牛、蟾酥(後下)、蜈蚣;便秘加大黃(後下);脾胃氣虛加黃芪、黨參;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脾腎陽虛加附子、肉桂。灌腸治療胃癌疼痛30例,結果顯效10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
5 問題與展望
中藥外治法近年來廣泛用於癌痛的治療,且方法多樣,往往在常規止痛西藥無效的基礎上施治,仍能顯示出較好的療效,其止痛作用迅速,維持時間長,療效可靠,基本無毒副作用,無依賴性、成癮性,很多中藥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縮小瘤體作用,並可提高機體免疫力而延長生命。目前,癌痛治療多限於單純的療效觀察,且療效標準很不統一,多數處於低水準的重複,缺乏前瞻性的全面嚴格的臨床科研設計。藥物劑型多為傳統的膏藥、散劑,透皮吸收效果差,影響藥效的發揮,且臨床使用很不方便。今後研究應設對照組觀察,制定統一的療效判斷標準,加強對疼痛的辨證分型研究,引進現代新技術、新方法,從眾多的外用止痛中藥中篩選出療效更確切、毒副作用更小的藥理成份,製成方便臨床使用,藥物釋放吸收性能好的劑型,加強藥物製劑及其作用機理的基礎研究,這對揭示外用中藥的止痛機理,促進中藥的現代化有深遠意義。

血蠍、乳香、沒藥、桃仁、紅花各20g,薏苡仁60g,冰片5g)局部外敷取得明顯療效。
對於肝癌疼痛,李佑力用897軟膏(乳香、沒藥、幹蟾皮、甜瓜蒂各30g,龍膽草、細辛、公丁香、冰片、白花蛇舌草、鐵樹葉、三棱、莪術各15g等20餘味藥,基質為植物油,蜂蜜等)外敷痛處,治療31例,結果疼痛完全緩解9例、明顯緩解16例、輕度緩解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2.6%。起效時間5min~60min,顯效時間1h~8h。
朱玉明等以稀蜂蜜水將山慈姑、冰片、朱砂、雄黃、紅大戟、千金子霜、麝香、五倍子等調成糊狀,製成玉樞丹敷貼于肝區腫塊或疼痛明顯處,治療28例中顯效9例、好轉15例、無效4例。起效時間1h~15h,顯效時間1h~6h,總緩解時間5h~20h。
胡懷強等以昆布、海藻、靈芝、郁金、香附、白芥子、鱉甲各200g,大戟、甘遂各150g,馬錢子100g,蜈蚣100條,全蠍120g,蟾酥80g,鮮桃樹葉10kg,用水煎濃縮法制成癌痛膏,上撒少量麝香,塗於白布上敷貼肝區,治療肝癌疼痛46例,有效率100%。


2 穴位離子導入法
此法結合現代電子技術,通過外部施加的電磁作用,增強藥物的透皮量,因而藥物作用發揮更充分,止痛效果更佳。
萬冬桂等將元胡、乳香、沒藥、丹參各100g,徐長卿150g,用75%酒精浸泡所得藥液加少量冰片及二甲基亞碸浸濕BG型電子止痛治療儀的電極套,並將電極(銅板)套入其中,置於所選穴位上做中藥離子導入。選穴:胸痛取內關、膻中、阿是穴;腰腿痛取環跳、腎俞、陽陵泉、昆侖等穴;肩背痛取天宗、肩、阿是穴等;內臟痛取相應臟腑的俞、募、原穴;血瘀明顯配血海、膈俞;痰凝配豐隆;氣滯配行間或太沖。治療癌性疼痛18例,結果完全緩解3例、中度緩解12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84%。
3 塗擦法
塗擦法是將藥物製成膜劑或用適當的溶劑浸泡,取藥液塗抹患處治療癌痛的方法。本法製劑簡單,使用方便,且止痛作用迅速,一日內可反復用藥多次,止痛效果良好,患者樂於接受。
李佩文等採用元胡、丹參、台烏藥、蚤休、地鱉蟲、血竭、冰片的75%乙醇浸泡液塗抹痛處,平均止痛緩解率為79.2%,平均緩解時間為6.42h。
強瑞耀等[取朱砂、乳香、沒藥各15g、冰片30g,用米酒浸泡的藥液連續塗抹痛處至疼痛減輕或緩解為止,適應於各種癌痛。
李園等選用元胡、烏藥、土鼈蟲、丹參、紅花、血竭、冰片等藥物製成祛痛噴霧酊治療癌痛54例,總有效率79.63%,優於強痛定對照組72.73%;在止痛起效時間、持續時間以及對不同程度的癌痛緩解率均優於對照組(P<0.01);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止痛機理可能與導致初級傳入神經末梢在脊髓內釋放的P物質減少有關。
潘惟傑用雷公藤根皮、阿魏各90g,白芥子、穿山甲、生大黃、肉桂各30g,五靈脂、皂角刺各20g,蟾酥10g製成加味雷擊液膜劑塗抹痛處皮膚表面,治療癌痛12例,顯效2例、有效4例、好轉3例、無效3例,無1例發生皮膚過敏反應。


4 灌腸法
適於胃腸消化系腫瘤疼痛的治療,組方靈活,用藥可根據症狀加減,止痛效果較好,還可不同程度地縮小腫塊,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劉如瀚用手拈散(延胡索、沒藥、香附、五靈脂各10g)加味,氣滯加木香、枳殼;痛甚加地金牛、蟾酥(後下)、蜈蚣;便秘加大黃(後下);脾胃氣虛加黃芪、黨參;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脾腎陽虛加附子、肉桂。灌腸治療胃癌疼痛30例,結果顯效10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
5 問題與展望
中藥外治法近年來廣泛用於癌痛的治療,且方法多樣,往往在常規止痛西藥無效的基礎上施治,仍能顯示出較好的療效,其止痛作用迅速,維持時間長,療效可靠,基本無毒副作用,無依賴性、成癮性,很多中藥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縮小瘤體作用,並可提高機體免疫力而延長生命。目前,癌痛治療多限於單純的療效觀察,且療效標準很不統一,多數處於低水準的重複,缺乏前瞻性的全面嚴格的臨床科研設計。藥物劑型多為傳統的膏藥、散劑,透皮吸收效果差,影響藥效的發揮,且臨床使用很不方便。今後研究應設對照組觀察,制定統一的療效判斷標準,加強對疼痛的辨證分型研究,引進現代新技術、新方法,從眾多的外用止痛中藥中篩選出療效更確切、毒副作用更小的藥理成份,製成方便臨床使用,藥物釋放吸收性能好的劑型,加強藥物製劑及其作用機理的基礎研究,這對揭示外用中藥的止痛機理,促進中藥的現代化有深遠意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