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是一年萬物復蘇, 欣欣向榮的季節, 需要我們有一個清醒的頭腦。 但春天又是最容易犯困, 睡不醒的時節。 該如何解決春困的困擾?
中醫理論認為, 春困的原因與脾濕、陽氣、肝氣三方面因素相關。 春季天氣相對潮濕, 空氣中含水量較大, 當濕氣通過人的呼吸等途徑進入人體後, 容易濕困脾胃, 造成整個脾胃的運作失常, 導致人中氣不足, 產生疲勞、乏力、頭暈腦漲之感。 同時, 經過漫漫寒冬, 在對抗寒冷的過程中人體陽氣消耗不少, 待到初春時, 往往會陽氣升發不足, 人也會感到非常困乏無力。
弄清了春困的原因, 有針對性的解決也就不是難事了。
飲食方面:既然脾濕是春困的最主要原因, 那我們就應該省酸增甘, 補益脾胃。 可以多吃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藥來增進脾胃功能。 酸性食物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所以在陽氣需要升發的春季要適當少吃。 此外, 蔥薑蒜等食物有升陽的作用, 適當吃些有助於振奮陽氣, 也能有效解除“春困”。
起居方面:除每天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外, 最好每天中午能夠午休半個小時, 如果沒有條件午休,
情緒方面:春季是肝氣舒發的季節, 因肝喜條達而惡抑鬱, 此時宜順應自然, 舒暢情志。 常到野外進行有益的體育和文娛活動, 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來往, 與朋友一起說說笑話, 談談趣聞, 放鬆身體, 勿生惱怒, 可以運行氣血, 以解春困。
另外, 春困發作時, 也可以採用簡單的按摩方式來解決, 例如“乾洗臉”――閉上雙眼, 用雙手大魚際從嘴角、鼻翼向上, 然後由額頭向下, 收向下巴, 再由嘴角向上, 如此為一周, 每次做10―20周, 效果不錯;或者採用“梳頭”方法――雙手十指分開由前額向後腦勺“梳頭”, 最後揉按脖子之處;或者按虎口部位的合穀穴、手掌心的勞宮穴一兩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