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醫藥方劑中, 提起滋陰補腎的中成藥, 有人馬上就會想到六味地黃丸, 因為很多人都用過或接觸過它。 而實際上, 在補腎的地黃丸家族中, 六味地黃丸只是其中的一員, 它們一共有兄弟八個呢。
六味地黃丸在臨床上最為常用, 可謂地黃丸家族中的佼佼者, 方中由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藥組成, 特點為甘淡性平、補而不滯。 能滋補腎陰、填精益髓、澀精、補脾、清肝, 用於治療肝腎陰虧、虛火上炎而致的眩暈、腰痛、消渴等症。
六味地黃丸的其他七位小兄弟, 皆含有六味地黃丸的藥物成分,
杞菊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原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 治療肝腎陰虛而致的眩暈、視物模糊、枯澀眼痛等症, 可收到補精、清肝、明目的功效。
歸芍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原方中增加了養血柔肝之品當歸和白芍, 故為填精益血劑, 對血虛引起的頭暈、崩漏等症, 臨床效果顯著。
知柏地黃丸獨到之處是對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血淋等症, 能滋其陰降其火。 因方中知母、黃柏性寒, 脾虛便溏者慎服, 避免挫傷脾胃之氣。
桂附地黃丸因有肉桂、附子的加盟, 成為溫補腎陽的專劑, 用於腎陽虛引起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小便清長等症。
濟生腎氣丸是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加車前子、牛膝, 以增加消腫利水之功, 可治療腎陽虛引起的浮腫、氣喘等症。
七味都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原方中加入了五味子, 以求清補止澀之效, 適用于腎陰不足所致的虛咳、氣喘、遺精等症。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原方中加入了五味子和麥冬, 增強了養陰生津、斂肺、澀精之效, 此方妙在補陰而祛邪, 專治肺腎陰虛引起的肺癆、喘咳、遺精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