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了腦癱以後, 選擇什麼樣的方法, 來進行治療, 對於腦癱患者的病情來說, 十分的重要。 因為只有選擇正確腦癱治療的方法, 才能夠給患者家庭減少壓力, 讓腦癱患者早日獲得康復。 物理治療是腦癱治療其中一種治療方法。 這種治療方法對腦癱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它是能過訓練的方式對腦癱患者出現的肌張力增高或者減低進行訓練治療。 通過訓練讓患兒達到肌力, 能力及耐力的體現。 腦癱患兒的物理治療是緩解患兒的運動功能障礙, 改善患兒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
1、神經電刺激療法
採用神經電刺激方法治療偏癱、顱腦損傷引起的足下垂甚為有效, 神經刺激停止後, 患者感到足背屈比較容易並可持續一段時間。 由於電刺激對神經有易化作用, 肌肉的本體感覺和皮膚等感覺衝動輸入中樞, 使中樞興奮性提高, 從而促進肌肉收縮。 以後, 國外學者證實神經電刺激對中~重度痙攣的組織甚為有效, 特別是對攣縮的膝關節效果較好, 可增加關節活動度。 目前, 國內已有採用以下方法治療癱瘓病殘的經驗。
(1)痙攣肌治療儀:此種治療儀的機理是以兩條頻率、波寬相同的方波電流先後刺激痙攣肌及其拮抗肌, 使兩組肌群交替收縮, 通過痙攣肌本身的反射性衝動抑制肌肉的強烈收縮, 並可通過拮抗肌的收縮引起交互抑制,
(2)低頻脈衝電流刺激儀:此種儀器適用于張力低下的肢體, 可促進肌肉收縮並產生功能性動作。 電刺激的頻率在1000Hz以下。
2、水療法
利用水的溫度、水靜壓、浮力等機械刺激和化學的刺激(如水中溶解某種藥物)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稱為水療法。 借助水的浮力以減少自身重力影響, 運動障礙者在水中進行輔助性或抗阻性運動鍛煉, 促進小兒發展正常的運動模式和自控能力。 水波對身體的衝擊能起到按摩作用, 減輕肌痙攣。 水療也可促進肌張力低下患兒進行肌肉活動。 大部分小兒喜歡玩水。 因此, 水療易被患兒接受。
水療技巧應注意控制水溫在27~38℃, 室溫在25~27℃左右。 先讓患兒躺在水池中預先安放的治療床、托板或椅子上, 或直接溫水浸浴。 以後可利用器械輔助訓練, 在淺水中進行步行訓練, 平衡訓練等, 也可作局部癱瘓肢體溫水浸浴。 溫水療法每日1次, 每次15分鐘左右。 水療中注意安全保護, 防止喉痙攣。 有皮膚病、呼吸道感染時暫停水療。 對水恐懼者要先行脫敏療法, 讓他逐步適應。 不能合作者不能進行水療。 通常治療師要與患兒以1:1比例進行訓練。
3、溫熱療法
痙攣肌在溫熱環境中易於鬆弛, 可在紅外線或其他溫熱環境中定時訓練痙攣肌群的活動。
4、耐力訓練
耐力是指肌肉儲蓄運動的能力, 因其能量代謝以有氧代謝為主, 故又稱有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