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孤兒被領養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目前, 社會上不少人想領養地震孤兒, 領養家庭的成員本身有一個心理調適的過程。 本文指出孤兒在被領養期間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希望他們對此有充分預知。 這些心理問題主要有:

1.被憐憫感。 由於社會輿論的負面影響及媒體的過度渲染, 社會上普遍對孤兒抱有同情心理, 但同情如果得不到恰當的表現, 反而會加重孤兒的被憐憫感, 從而加重孤兒的心理負擔。 因而, 領養者不要對其有過於特別的照顧, 避免其有多餘的想法。

2.多餘感。 由於領養的家庭多數是條件較好的城市家庭, 基本上過著物質條件與原來相比較優裕的生活,

不需要孤兒為家庭做什麼。 這樣會使孤兒覺得自己對新的家庭一點貢獻沒有。 所以, 可以根據孤兒個人好惡, 適當讓他做些家務, 使他感覺到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價值。

3.易感、多疑。 孤兒在與養父母尚未建立絕對信任關係前, 往往存在一定的戒備和試探心理, 對養父母的喜怒哀樂及一言一行極為敏感。 養父母一生氣, 孤兒就很容易想七想八, 而且會很自責, 總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所以, 對孤兒要細心一些, 多一些寬容與耐心, 同時也要讓孤兒瞭解每位家庭成員的個性和脾氣。

4.自閉, 社交恐怖。 這一點是與上述幾點互為聯繫的, 主要由自卑心理及引起。 心理學家艾裡克森提出的著名的心理成長“八階段論”,

認為1.5歲前兒童心理處於基本信賴與不信賴的矛盾活動中(BasicTrustvs.Mistrust), 1-3歲兒童心理處於發展自主性與羞愧、懷疑(Autonomyvs.Shame&Doubt)階段, 3-6歲處於發展主動性與內疚(Initiativevs.Guilt)階段, 6-12歲處於發展勤勉與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階段。 這說明認識各階段兒童的心理與個性發展特點, 加強有針對性的引導的重要性。 當然, 僅憑養父母的努力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要避免出現自卑等心理問題, 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默契和共同努力。 首要的是幫助孤兒建立正確的認知和重樹信心。

5.間歇性“災難重現”。 這屬於地震後遺症。 由於創傷太大, 孤兒短期內由於害怕重複創傷經歷, 有選擇性地失憶。 但一段時間以後, 這種創傷情境與體驗有可能從潛意識中調出來,

呈間歇性“災難重現”, 嚴重時會產生驚恐併發生理抽搐現象。 所以在心理準備充分的情況下, 可以儘早讓孤兒逐步回憶, 並描述出心中的恐怖體驗, 平時也啟發他們用寫日記、寫博客、繪畫等方式釋放心中的恐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