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字派
有時候孩子摔得並不嚴重, 平常會自己站起來, 可這一次偏偏可憐巴巴地看著媽媽。 這可能是在向媽媽暗示:現在我需要媽媽對我有個關心的表示, 我要媽媽愛我一下。 根據情況, 媽媽可以溫柔地詢問一下:“要媽媽幫忙嗎?”如果孩子需要媽媽幫忙, 就會把手伸給你。 媽媽把孩子抱起來, 親一親, 讓孩子在懷裡撒個嬌, 就像給孩子的情感“加點油”。
如果孩子確實摔得比較疼, 或者出了一點血, 家長一定要趕快過去充滿關懷地把孩子抱起來安慰。 如果這時家長態度冷漠、嚴肅, 堅持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疼痛和流血帶給孩子的驚嚇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 當孩子因為疼痛而哭的時候, 一定不要嚴厲制止。 哭對孩子有特殊意義, 可以緩解緊張、釋放負面情緒, 不許孩子哭, 就是壓抑孩子的正常的情感表達。 冷漠可能就因此而來。
不扶派
稱職的父母應該是敏感的, 善於觀察的。 當孩子跌倒時, 如果並不嚴重———比如在家裡木地板上、地墊上、泥土地上摔倒, 家長應該不動聲色, 觀察一下。 大驚小怪地“哎呦”一聲, 孩子可能就哭起來了———其實本身並不疼, 是被家長的反應嚇哭的。 學步期的孩子最容易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