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寶寶容易生病, 都是抵抗力低惹的禍。 但是寶寶如果很少生病, 就代表他們抵抗力頑強嗎?小編來說:不見得吧!
“什麼?不是少生病就是抵抗力很強嗎?”爸媽也許會這樣驚呼, 他們都相信這事兒。 但是, 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 為何?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何為抵抗力
抵抗力三個字我們可是聽多了, 當是, 如果我問你:“什麼是抵抗力?”你也許會撓頭表示無解, 或許很簡單地說:“可以防止生病。 ”抵抗力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膚淺哦。
人的免疫力分為兩部分:先天性免疫和後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與生俱來的,
後天性免疫是獲得性免疫, 是得病後才獲得的, 是一種專指性的特異性免疫。 這種免疫力的獲得很像人與人的交往, 互相沒見過面, 就不可能對對方有印象。 身體沒接觸過某種病菌, 同樣也不會對它有印象, 當然就沒有抵禦它的能力。 只有與病菌“狹路相逢”, 彼此交戰過了, 啟動了體內的免疫系統, 下一次它再來侵犯時, 免疫系統才會拉響警報, 積極抵抗。
所以, 不要期望孩子不得病, 要知道, 孩子每得一次病, 體內免疫系統對病菌的“登記”就多一筆,
並不是說寶寶一年不得病, 抵抗力就比一年得十次病的孩子強。 看孩子的抵抗力如何, 不是看他一年當中生病次數的多少, 而是看他生病之後恢復得快還是慢。 兩個孩子同時得了同樣的病, 一個孩子兩天就好, 另一個孩子五六天才好, 說明第一個孩子的抵抗力強。
我們的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一樣, 需要他自己去慢慢繪製圖案。 不過, 他們的身體可不像一張薄紙一樣, 一戳就破。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 父母要給他們“機會”, 讓他們通過遭遇疾病來不斷提高抵抗力, 讓身體化解困難、恢復健康的能力越來越強。
不要“白病一場”
有的爸爸媽媽一看寶寶生病就著急,
值得提醒各位爸爸媽媽注意的是, 小孩子用了抗生素, 不僅沒能使免疫力得到提高, 反而會影響身體免疫力的形成, 造成負面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家長越是對孩子的病高度重視、積極治療, 孩子的抵抗力卻越弱, 而有的家長看似比較“粗線條”, 對孩子得病反應不太敏感, 孩子反而不愛得病。 (這可不是讓爸爸媽媽忽視寶寶的健康, 而是在用藥方面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哦。
那麼要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需要用藥呢。 首先可以看看寶寶的精神狀態, 玩得好、吃得好、睡得好, 那就不用給寶寶用藥了。 如果寶寶精神很差, 就要去醫院看看了。 其次, 最權威的就是要問問醫生了。 他們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來決定是否用藥、用什麼藥以及用藥的分量。
食補抵抗力
其實, 在日常的飲食中,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常見的食物來提高我們的抵抗力, 不用那麼慘, 每次都要大病一場才來提高抵抗力。 那麼, 都有哪些食物呢?
飲品:優酪乳、豆奶、牛初乳、水;
Tips:優酪乳是乳製品中, 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 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 幼兒則要到滿1歲以後才能喝。
果蔬:番茄、黃綠色蔬菜和水果、菇類;
米糧:糙米、薏仁。
編輯推薦:
寶寶抵抗力差怎麼辦?怎樣提高幼兒的免疫力呢?
日常增強孩子免疫力的六種方法
日常增強孩子免疫力的六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