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心理教育的關鍵時刻, 家長不能忽視。 不可因為孩子年齡過小, 就認為此時進行心理教育過早。 下面就來看看幼兒心理教育的方法。
幼兒期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 早期教育對人的影響深遠。 如果把幼兒比喻成一棵樹, 那麼情感、意志、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這棵樹的根系。 假若一棵樹的根系不頑強、不健全, 不能和諧地在“社會”沃土中茁壯成長, 這棵樹就很難頂天立地, 成為棟樑。
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使孩子學會自尊、自信、自立意識和自主性, 還包括平等競爭的意識、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那麼, 幼兒心理教育的方法有哪些呢?
幼兒心理教育的常見方法
勇敢面對人生
在幼兒時期, 存在著一個尤為突出的心理問題, 那就是恐懼。 恐懼交流, 恐懼行動, 恐懼認識, 恐懼他們所面對的一切人事物。 心靈如此脆弱的寶寶, 大多是因父母的教育不當引起。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 沒有積極溫和的勸解, 而選擇強硬的恐嚇迫使他就範。 即使短暫的時間內寶寶害怕, 乖乖聽話, 久而久之, 孩子不僅怯懦, 也會存在強烈的逆反心理, 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讓孩子勇敢面對人生, 就從勇敢與您交流開始,
謙讓品德提升寶寶親和力
咄咄逼人從來都不是討人喜歡的姿態, 謙遜的品質會讓你的親和力指數飆升。 獨生子女得天獨厚, 豐衣足食, 家長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 小皇帝、小公主嬌冠的性格也會不由得產生。 在平日的交流中, 讓寶寶自覺做到不搶話, 積極聆聽您的教導, 首先從最直觀的交流上就要展現出最起碼的尊重。 在平日生活之中, 主動對大家示好, 讓寶寶得到朋友愛戴的同時, 也能吸取別人身上的優點, 彌補了自己。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地觀察, 從而進行及時指導, 使他們在與他人友好相處時, 體會到更多同伴之間的親切和快樂,
讓寶寶從小學會分享奉獻
有效溝通還要注意交流資訊的對等, 不能只聽不說。 開放坦誠, 主動介紹自己的有關資訊, 你能開放自己, 別人才更願向你敞開心扉。 當然, 寶寶要學會分享的不僅限於交流上, 好玩的玩具, 愛吃的零食, 一些大家都愛的事情, 都可以與小朋友分享, 多多體會同伴的微笑和大人的誇讚, 得到分享的快樂。
幼兒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