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治療便血的方法有哪些

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 經肛門排出, 包括單純便血、先便後血、先血後便、便血雜下, 或便中挾血。 血液從肛門排出, 大便帶血, 或全為血便, 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 均稱為便血。 便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一般見於下消化道出血, 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的出血, 但偶爾可見上消化道出血。 如痔瘡、直腸息肉、肛瘺、肛裂、胃出血等。 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便血伴有皮膚、粘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 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1、一般治療措施

有失血性休克者應臥床休息, 去枕平臥, 給予吸氧。 嚴密觀察神志、呼吸及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 並應觀察便血的量及色澤, 記錄尿量。

2、補充血容量

便血量大、貧血明顯或已發生休克者, 應積極補充血容量。 以血漿代製品或全血為佳, 有利於糾正休克。

3、應用止血藥物

(1)6%~8%的去甲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溶液反復灌腸或者冰鹽水反復灌腸(冬季不宜多用), 除可起到止血作用外, 還可起到清潔腸道的作用, 從而為腸鏡檢查作準備。

(2)凝血酶或白藥或白岌粉等中草藥溶於生理鹽水中灌腸, 有時也可發揮止血作用。

(3)靜脈給予常規止血藥物, 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維生素K1、氨甲苯酸(抗血纖溶芳酸)、6-氨基己酸或血凝酶(立止血)等。

(4)有條件者可輸注冷沉澱(含各種凝血因數)或血小板等凝血成分。

(5)腸系膜上或腸系膜下動脈選擇性(或超選擇性)造影時, 如發現出血部位, 可選用垂體後葉素或特利加壓素注入出血的血管內, 有效止血率可達80%~90%以上。

4、積極明確出血部位或病因

(1)腸系膜上、下動脈選擇性造影:該檢查在出血過程中均能進行。 對明確出血的部位有極大的幫助, 有時還可明確病因。

(2)結腸鏡檢查:在基本止血後即可進行結腸鏡檢查, 對全結腸(包括回盲部及回腸末端)、直腸的病變有確診價值。 發現出血灶後, 可在內鏡下採用多種止血方法。

(3)X線鋇劑檢查:出血停止後可進行鋇劑小腸造影或鋇劑灌腸造影, 可協助發現多種導致出血的原發病。

(4)對於疑難病例可進行膠囊內鏡檢查或新型小腸鏡檢查, 以儘早明確診斷。

5、外科手術治療

少數經上述檢查及治療後仍不能止血或不能確立診斷者, 可行外科手術探查。

以上文章告訴我們的是便血的治療方法, 相信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 治療並舉的方法有很多種關鍵的是患者一定要謹遵醫囑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 接受治療, 對症治療才會使病情得到治癒而且也不會復發, 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