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人們在活動的時候, 通常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 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係, 並伴隨著喜。 怒。 哀。 樂等情感體驗等。 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
以下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
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 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 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 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 也不適合他的性格, 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 相反, 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
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 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就必須不斷學習。 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準上。 學習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 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癡呆有益。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 情感方面的聯繫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 在人際關係中, 有正性積極的關係, 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 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 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充分地瞭解自己。 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 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 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 還要留有餘地, 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 富莫大於知足。 ”
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相關閱讀:
老年人健康安然度夏總攻略
中老年人不宜長時間做同一動作
中老年人練習中醫氣功的4大好處
老年人要注意五個健康警戒信號
中老年人肩關節炎常用調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