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老人的飲食信奉越清淡越好, 甚至說吃素能長壽。 他們的根據是素食可以減少胃腸負擔, 容易消化, 還可以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但事實證明, 人吃過分清淡食物會降低體質, 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襲人體。 即使患有心臟病的老人, 也不可強求飲食必定要清淡。
在素食中, 除了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 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均很少, 而且營養價值較低, 不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 而諸如雞、鴨、魚、肉之類的葷食, 卻能夠成為營養的重要來源, 為人體的生長發育和代謝過程, 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其實, 人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在於吃葷還是吃素, 而在於吃什麼和吃多少, 也就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不是全、是不是適量。 從食物中所攝取的成分及其份量, 正是人體生理及生活運作中需要的, 為正確的營養攝取最基本的原則之一。 例如在海產品中, 大多含有非常豐富的優質蛋白, 還有能夠降低血脂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人體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在一定程度內多加進食海產品, 是大有益處的。
葷素相間的飲食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促使組織細胞的結構完全, 以提高抗病能力, 並延緩衰老及增進健康長壽。 老年人可以大米、麵粉或雜糧為主食, 每日喝豆漿或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