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曾發出警告說, 哮喘病人廣泛使用的三種吸入式藥物, 經常使用可能導致哮喘病惡化甚至死亡。 在這三種藥當中, 其中一種是國內治療哮喘的常用藥物之一。 這三種藥物可以很快緩解哮喘症狀, 因此初次發病的患者會經常使用。 但是臨床研究顯示, 長期使用這些藥會導致哮喘惡化, 肺功能受損甚至死亡。
藥物治療哮喘的確有一定的副作用, 但哮喘是一種頑固性疾病, 目前還沒有絕對的特效藥。 病人應該聽從醫生的治療方案, 千萬別隨意停藥, 只要規範治療, 九成以上的哮喘都是能控制的。
有效使用藥物是關鍵
哮喘病是呼吸道過敏性疾病, 是非特異性炎症, 藥物治療是哮喘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確、有效地使用藥物是治療的關鍵。 目前治療哮喘的藥物種類繁多, 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治本的藥物, 主要指激素類氣霧劑。 由於氣霧劑的噴射可使藥物直接進入氣道, 局部作用強,因此效果明顯。 這類藥物是通過抑制氣道黏膜炎症預防哮喘發作, 對哮喘的治療十分有用。
第二類就是治標的緩解哮喘發作的藥物。 包括β2受體激動劑、茶鹼類藥物等, 另外還有口服激素、靜脈注射激素等藥物。 由於不少人對治療哮喘常用藥物類固醇有誤解及恐懼, 不含類固醇的“長效吸入氣管舒張劑”成分哮喘藥,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以治癒哮喘, 但科學系統用藥就能明顯改善哮喘症狀, 減緩肺功能惡化。 因此, 病人不應自行調校藥物劑量或停藥, 應儘快與主診醫生聯繫, 因為醫生採用長效氣管舒張劑時, 多數會與抗炎藥物一併處方。 病人突然自行停藥, 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哮喘病人的藥物治療大多需要使用吸入器裝置。 這是因為哮喘屬於肺部支氣管疾病, 與外界直接相通, 故可使用吸入治療局部用藥, 有效的藥物直接到達病變局部, 所需的藥物劑量小, 相對來說, 作用快, 副作用較少, 不會產生所謂的藥物依賴。
哮喘藥物不能隨便停用
目前的哮喘研究已經證實, 採用規範的治療, 95以上的哮喘患者可以達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 但目前對哮喘的治療上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地方, 很多患者只對哮喘的症狀進行治療, 而不是針對其根本病因;患者對吸入性激素懷著莫須有的恐懼心理, 擅自停藥, 不順從醫生的治療方案, 相信所謂的“秘方、偏方”等, 因此, 規範化治療的宣傳普及工作亟待加強。
治療哮喘, 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傳統經典的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選用藥物。 這種治療方法有四個等級。 如每月只發病一次, 是比較輕的病情, 這時候用藥也不能太重;如果發病比較頻繁, 用藥得相對加重, 但是無論是病情輕還是重, 必須堅持服藥。
另外一種就是按需服藥, 但對這種觀點還有一定的爭論。 所謂按需服藥, 是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 有的病人只是季節性發作, 指對特定的過敏原、在特定季節發作的哮喘, 這種病人只需在發作前一個月吸入激素, 並不需要天天都服藥。 這種治療的好處是能減輕病人的負擔。
學會自我管理
1堅持治療和監測
不管是哪種治療, 哮喘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在哮喘治療中十分重要。 哮喘患者及家屬應知道哮喘病是怎麼一回事, 有哪些誘發因素、症狀體征、病情嚴重性評價及合理用藥等科普知識。
此外, 哮喘的控制需要持續長期的治療和監測, 監測包括覆核症狀和多次測量肺功能。 肺功能檢查指標可以反映哮喘患者的病情,
若患者2~3個月無哮喘症狀, 肺功能指標達到了正常水準, 此時應該調整原有的治療方案, 減少藥物劑量, 即降級治療。 反之, 症狀加重, 肺功能指標下降, 就要升級治療。
2多發季節注意預防
最好的制止哮喘發作的辦法就是預防, 而現在是冬季, 正是哮喘的多發季節, 因此要特別注意不要感冒和感染。
3識別和避免觸發因素
當常見的可觸發哮喘發作的變應原和刺激因素從病人的生活環境中消除後, 可以預防哮喘症狀及住院情況並減少用藥。
在所有室內外環境中, 作為觸發因素的變應源和刺激因素中, 最常見的是塵蟎、煙草煙霧、有皮毛的動物、蟑螂變應源、花粉和黴菌。其他常見的觸發因素包括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等。
4避免感冒和感染
感冒和感染也可引發哮喘。因此,每年給中到重度哮喘病人注射流感疫苗;出現感冒的早期症狀時即予短效吸入型β2劑治療;早期使用口服皮質激素或增加吸入皮質激素的劑量;連續抗炎治療數周以確保足夠的哮喘控制;注意鍛煉增強體質,儘量減少感冒。
最常見的是塵蟎、煙草煙霧、有皮毛的動物、蟑螂變應源、花粉和黴菌。其他常見的觸發因素包括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等。
4避免感冒和感染
感冒和感染也可引發哮喘。因此,每年給中到重度哮喘病人注射流感疫苗;出現感冒的早期症狀時即予短效吸入型β2劑治療;早期使用口服皮質激素或增加吸入皮質激素的劑量;連續抗炎治療數周以確保足夠的哮喘控制;注意鍛煉增強體質,儘量減少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