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難免需要吃藥, 但是如果吃藥的方式不對就很容易造成藥性失效, 那麼具體常規的用藥該如何來服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服非處方藥不看標籤。 很多人認為非處方藥不會傷身, 其實這是很嚴重的認識誤區。 由於大量服用非處方藥物(如止痛藥等)、過量服用瀉藥或抗酸藥、不同藥物反應等而導致嚴重健康問題的人不計其數。 服藥前要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
2、胃不好還總吃鎮靜藥。 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 服用處方藥苯二氮卓類藥物(安定、阿普唑侖和三唑侖等)幫助睡眠的人,
3、腹瀉伴發燒先服止瀉藥。 腹瀉伴發燒時, 切勿濫用止瀉藥。 這些症狀說明體內存在感染, 要儘快就醫
4、沒心血管風險服阿司匹林。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每天服阿司匹林, 因為該藥可能會導致胃出血。 醫生只建議心臟病和中風危險高的人服用。
5、驟然停服抗焦慮藥。 如果長期服用抗焦慮藥物, 那麼不能驟然停藥。 最好與醫生商量, 如何逐步減少藥物劑量, 直至停藥。 否則容易導致昏厥等嚴重併發症
6、一種抗生素解決所有問題。 很多抗生素都有其專治的特定感染。 用錯抗生素不僅無效, 而且會產生耐藥性。
7、濫用抗精神病藥。 《臨床精神病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 大多數服用抗精神病藥的患者都沒出現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精神病, 而只有輕度抑鬱、焦慮等表現。 後者其實可以通過更安全更便宜的藥物予以治療
8、空腹補鈣。 鈣容易形成碳酸鈣, 胃部需要大量的鹽酸類物質分解碳酸鈣。 因此不宜空腹補鈣, 最好在飯後或吃點零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