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喝水的量會增大的, 所以我們的包包裡就少不了瓶裝水的, 但是你知道嗎, 我們這些看似平常的舉動其實都是隱藏著很多的健康威脅的,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說說長期喝瓶裝水的健康威脅吧。
一、引起食物中毒、身體不適等
不要小看混入的大腸桿菌, 它能夠輕易地讓人體出現腹瀉、嘔吐、發熱等一系列食物中毒的症狀, 尤其是免疫力差的孩子和經過長期的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大人更容易中招, 因此需要更加注意。
二、導致皮膚粗糙起粉刺
黃色葡萄球菌是導致遺傳性過敏症惡化的首要原因。 這種細菌一旦在身體中大量繁殖, 就有可能造成皮膚乾燥掉屑和瘙癢。 同時, 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菌還會引起腸道不適, 引起便秘。 一旦身體中囤積大量老舊廢物, 可能引起身體代謝惡化, 造成肌膚粗糙、起粉刺等原因。
三、造成口腔炎、口角炎等炎症
原本只存在於口腔中的念珠菌大量繁殖後可能導致口腔內膜炎、口角炎等炎症, 引起不適。 當口腔發炎時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口腔的疼痛讓人沒法好好吃飯, 若隱若現的疼痛容易讓人出現易怒、煩躁、不安等其他各種問題。
如何才能防止細菌的侵襲?給你三個小建議
一般情況下, 細菌繁殖需要有營養、水分、溫度三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1、一旦開蓋對嘴飲用了的瓶裝飲品, 最好在短時間內將它喝完;
2、如果買了一大瓶, 需要分好幾次喝完的飲料, 最好倒出來用杯子飲用;
3、如果無論如何都要隨身帶著飲用, 最好選擇礦物質飲料, 這是因為當人需要長時間外出活動時, 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能量, 身體中的糖分、鹽分和其他礦物質會根據能量供給和汗水的排出而流失, 這時候選擇礦物質飲料是最好的選擇。
揭秘日常生活中不同種瓶裝水的區別
礦物質水簡單說就是純淨水加少量礦物質,
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鑽井採集的, 它對水源地有嚴格要求, 需經過地礦部門勘探評價, 採取水源地保護措施。 礦泉水的價格相對較高, 主要是因為水源成本高, 而不是因為其中微量的礦物質真有什麼神奇的功效。 礦泉水中常宣傳含有豐富的“微量營養元素”鍶、硒等, 實際上我的同事測過幾種礦泉水, 這些物質的含量並不比自來水高, 有的甚至還不如自來水。
純淨水是用自來水為原料, 通過離子交換、反滲透、蒸餾等工藝製成。
一般來說, 水裡面比較常見的礦物質是鈉、鉀、鈣、鎂等, 也存在其他一些元素, 如鐵、鋅、錳等。 不否認這些元素都是人體需要的, 但我們獲取這些營養元素的主要途徑還是一日三餐。 其實, 水主要就是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搬運工, 無論喝什麼水都不可能把它當成營養來源。 因此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水都可以安全放心地飲用, 不存在“哪種水更健康”的問題, 消費者不必為此糾結。
原來這些瓶裝水其實沒有哪個比哪個更好的問題, 只是名字、口感不一樣罷了, 我們要學會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