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一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 日常生活中, 山藥也常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山藥具有補中益氣, 強筋健脾的滋補功效, 俗話說“秋收冬藏”, 冬季是藏補的季節, 在冬季用山藥煮一碗滋補湯飲用, 可說是餐桌上的好選擇!
山藥藥食兩用, 可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山藥是《中華草本》收載的草藥, 藥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藥乾燥根莖, 是藥食兩用的中藥材。 山藥又稱薯蕷、土薯、懷山藥、淮山等, 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 歸脾、肺、腎經, 可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等。
山藥是糖尿病人的優質食材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山藥中富含碳水化合物, 因此不怎麼敢食用山藥, 實際上, 山藥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推薦幾種山藥好吃又養生的做法:
炒山藥。 在所有山藥的做法中, 炒山藥是最營養美味的。 山藥切成片或絲下鍋爆炒, 因加熱時間短, 所含營養成分, 尤其是維生素C丟失得較少。
清蒸山藥。 如果是大病初愈, 沒什麼胃口, 可以選擇最簡單的清蒸做法。 將山藥去皮, 切段, 放入鍋中蒸熟, 然後蘸白糖食用, 清鮮綿軟, 香甜可口。 這種吃法口感軟爛, 也適合慢性病, 如高血壓、胃病等患者食用。 喜歡甜品和體質虛弱的女性也可以把山藥在水中焯一下, 澆上熬好的蜜汁, 吃了可以滋陰養血。
煲山藥粥。 煮粥時放入山藥塊, 再加上幾顆撕開的紅棗, 孩子和老人最適合吃。 因為這兩類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 而且消化系統比較弱, 而山藥粥十分易於消化。 此外, 脾胃虛弱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適合喝山藥粥。
燉山藥。 山藥燉土雞, 健脾和胃, 適於秋冬滋補, 將山藥切成段, 用高壓鍋將雞塊稍壓三成熟後, 倒入山藥段並加入枸杞等輔料, 再用微火燒20分鐘即可。 山藥燉排骨, 滋腎益精, 將排骨用熱水汆燙之後洗淨, 再放入鍋中加水煮20分鐘, 放入切好的山藥, 加上其他材料並調味, 再以中火繼續熬煮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