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細節開始預防腸胃疾病 養胃必知四禁忌

腸胃的健康跟我們平時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中醫保健專家介紹說養胃就要注意避免下面的幾個飲食禁忌, 只有做到這些方面了, 才能更好的養胃, 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養胃避免幾個飲食禁忌

1、忌晚餐過飽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營養集中在晚餐上, 或者喜歡吃夜宵或睡前吃點東西, 這樣做, 不僅造成睡眠不實, 易導致肥胖, 還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潰瘍形成。

2、忌狼吞虎嚥

食物進入胃內, 經儲納、研磨、消化, 將食物變成乳糜狀, 才能排入腸內。 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嚥,

食物粗糙, 就會增加胃的負擔, 延長停留時間, 可致胃粘膜損傷;另外細嚼慢嚥能增加唾液分泌, 而使胃酸和膽汁分泌減少, 有利於保護胃。

3、忌濫用藥物

容易損傷胃粘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醯水楊酸類, 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 故應儘量避免應用這些藥物, 如必須服用時, 要控制劑量和療程, 最好在飯後服用。

4、忌饑飽不均

饑餓時, 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 濃度較高, 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 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 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

預防腸胃疾病也要從生活細節開始

按時吃飯

“廢寢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習慣,

然而就是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 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 近年來,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的發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領人群中正日趨升高。 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 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 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 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 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 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細嚼慢嚥

食物進入胃後, 需要經過貯納、研磨、消化, 將食物變成乳糜狀後, 才到達腸道。 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 能增加唾液的分泌, 有利於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嚥, 粗糙的食物就會直接磨損胃黏膜, 並增加胃的負擔, 使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延長,

從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

晚餐吃少

早飯遺忘在匆忙間、午飯簡單對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來點夜宵, 健康的消化系統往往就會在這樣的飲食習慣中被破壞。 以人體每天攝入的熱量計算, 最恰當的比例應當是早餐占三成, 午餐占四成, 晚餐為三成。 晚飯過飽或臨睡前吃夜宵, 不僅會影響睡眠、導致肥胖, 還會迫使胃腸道處在超負荷的“緊張工作”中, 胃液分泌過量會腐蝕胃黏膜, 長期如此, 就會導致糜爛、潰瘍等疾病。

適當飲酒

每天喝少量的紅酒有利於身體健康。 但如果酗酒無度, 酒精不但會損傷肝臟、導致皮膚脫水、殺死腦細胞, 還會直接損害胃黏膜, 使胃黏膜出現炎症、糜爛、潰瘍或出血。 此外,

飲酒還會延緩胃潰瘍的癒合過程。 因此, 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食物潔淨

幽門螺桿菌是許多慢性胃病發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致病因數, 大多是由於飲食不潔、相互傳染所致。 幽門螺桿菌會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腸的黏膜中, 使黏膜發炎, 引發胃病。 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這種細菌, 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 尤其是家中有人患上胃潰瘍和胃炎時, 分餐制就顯得更為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