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常或略升高, 短時間休息可恢復;輕度中暑除以上症狀外, 體溫在38℃以上, 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 經休息後, 可恢復正常。
夏季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常或略升高, 短時間休息可恢復;輕度中暑除以上症狀外, 體溫在38℃以上, 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 經休息後, 可恢復正常。 重度中暑也稱熱衰竭, 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噁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
一、刮痧
除病人中暑症狀外, 可將右手中指彎曲, 在病人胸部皮膚上劃一下, 如有明顯的紫紅色隆起的劃痕, 就說明有‘痧’, 使用刮痧方法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一枚一元的硬幣或光滑的湯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 有專門的刮痧板更好, 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潔的後頸部兩側、脊柱兩側、兩肘、頭骨上下等處刮。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 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順著刮, 用力均勻, 每次刮5~6遍或皮膚出現紫紅色刮痕為止。 多數病人刮後就可以感到頭腦清醒。 但如病情較重或刮痧無效,
二、刺血
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 以三棱針點刺放血, 或大椎加拔罐。 對輕症中暑, 刺血後擠出數滴血, 片刻諸症即可消失。 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 並給予清涼飲料, 針後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轉清, 繼而熱退汗出, 諸症消失。
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常或略升高, 短時間休息可恢復;輕度中暑除以上症狀外, 體溫在38℃以上, 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 經休息後, 可恢復正常。
三、穴位按摩
輕症中暑, 可取足三裡、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 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
四、擦藥
取食鹽一握, 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八處, 擦出許多紅點, 患者即覺輕鬆而愈, 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