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一家“五世同堂”的快樂生活

 

>>>推薦:護心腦血管的一道佳品—燕麥

據薛榮57歲的二兒子王清邦介紹, 他家祖孫五代, 現在共有29口人。 他兄弟兩個, 大哥家有21口人, 76歲的大哥王振清和81歲的大嫂張留分門另住, 大哥的四個兒子也自立了鍋灶。 大哥的大兒子王宗營58歲, 已是子孫滿堂, 孫女11歲, 孫子2歲。 王清邦跟母親薛榮一起生活, 家有8口人。 “薛老太君”年輕時就養成了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她勤勞善良, 性格直爽, 但脾氣不好, 見不得懶惰之人和浪費現象。 現在雖然年過百歲了, 還保持著老作風。 除冬天外, 一般都是6點多鐘起床, 把屋裡、院裡打掃一遍,

然後幫助兒媳婦擇菜做飯。 還時常到村外割青草, 回來用刀剁碎喂雞。 子孫們誰要是吃飯剩個小饃頭, 她就批評個沒完, 直到把饃頭吃完了事。 她對兩個兒媳像對自己的親閨女一樣, 既關心體貼又要求嚴格, 兒媳做錯了事, 她當場教訓, 毫不遷就, 弄得兒媳怕她三分。 因此, 大夥都叫她“薛老太君”。
兩個兒媳“搶”婆婆
“娘, 你年齡大了, 歇會兒吧, 這玉米俺來剝。 ”每到秋收, 薛榮總要堅持和家人坐在一起剝玉米, 81歲的大兒媳張留怕婆婆累著, 關心地勸說婆婆。 “娘, 以後你就別再管這幾隻雞了, 也甭掃地了, 割草剁草喂雞和掃地的事我包了, 你要是累壞了身子我可吃罪不起。 ”58歲的二兒媳趙戀每天總是跟婆婆搶著喂雞、掃地。
“薛老太君”說起兩個兒媳誇個不停,
她說, 兒媳比親閨女待她還親。
兄弟倆分家30多年來, 大兒媳張留經常把婆婆掛在心上, 雖然她自己要照顧孫子孫女, 料理家務, 還時常在百忙中抽出時間, 到老人家裡看望婆婆, 她每次做好吃的飯菜都要給婆婆端到家裡。 後來孫子孫女長大了, 她和丈夫王振清經常到老人家, 給婆婆說說話, 拉拉家常, 為婆婆解悶, 還幫婆婆家幹些雜活, 說是分門另住, 卻像和婆婆一起生活一樣。
2003年8月的一天, 婆婆吃飯反胃嘔吐, 自己擔心地說:“我恐怕是得了胃癌, 活不久了。 ”兒子王清邦和孫子王向輝、孫女王蜜果, 立即把老人拉到縣人民醫院檢查, 醫生說是胃炎, 沒什麼大問題, 建議回鄉醫院治療。 老人在趙莊鄉衛生院住了3天,
當時已77歲的大兒媳張留和孫女王蜜果在醫院老人病床前侍侯了3天。 婆婆脾氣急躁, 打點滴時間長, 按捺不住性子, 就自己拔掉輸水針頭。 張留就耐心地勸說婆婆, 讓醫生把針頭重新紮上, 還為婆婆端屎端尿, 照顧得無微不至。
二兒媳趙戀總怕婆婆營養跟不上, 每天早上給婆婆燒碗雞蛋茶端到床前。 每逢婆婆頭疼腦熱, 趙戀當即到村衛生室把醫生叫到家裡給婆婆看病。 婆婆年齡大了, 像小孩子似的不愛吃藥, 趙戀就苦口婆心地勸說, 甚至跪下來苦苦哀求, 把藥喂到婆婆嘴裡。 為了照顧老人夜裡屙尿, 趙戀把自己的床搬到老人的屋裡, 與婆婆床挨著床睡覺, 數十年如一日, 給婆婆端屎端尿, 洗腳、梳頭。
孫輩比著孝敬老人
“薛老太君”的“王家將”在父母的影響下,
對老人孝順一個比一個強。 王振清的大兒子、大兒媳不但對81歲的母親和76歲的父親照顧得很好, 對103歲的奶奶薛榮更是關愛有加。 雖然他們是分門居住, 但經常把老人掛在心上。 每年都為父母和奶奶添衣服, 生怕老人們熱著凍著, 還時常把三位老人叫到家裡住上一段時間。 逢年過節, 把好吃的、好喝的送到三位老人手上。
王清邦的大兒媳路曉麗在村小學教書, 平時忙於教學, 一旦有空閒就回到家裡, 幫婆婆趙戀洗衣做飯。 她對奶奶更好, 只要進城就買奶奶愛吃的餛飩、雞肝等。 每逢婆婆趙戀走親戚不在家, 她就主動承擔起給奶奶洗腳、梳頭的任務。 她風趣地對記者說:“我的婆婆是孝敬婆婆的榜樣,
我對婆婆的孝敬咋也超不過婆婆對她婆婆的孝敬。 ”
王清邦的女兒王蜜果丈夫家和娘家是一個村的。 她是奶奶照顧長大的, 從小就看到母親對奶奶照顧非常周到, 跟母親學會了照顧老人的傳統美德。 出嫁後不僅對自己的公爹和婆婆孝敬, 而且除了幹好自己的家務外, 總是抽空回娘家幫助母親照顧奶奶。 2004年5月的一天, 奶奶頭暈得厲害, 王蜜果和弟媳路曉麗當即把奶奶送到縣人民醫院, CT檢查的結果, 奶奶得了輕度腦血管硬化。 按照醫囑, 取藥回家治療。 誰知奶奶怕吃藥, 母親又不知每種藥的名稱和服用量, 王蜜果就一天三遍往娘家跑, 她把西藥一包一包打開, 端來溫開水, 和母親一起勸奶奶吃藥。 半個月後,奶奶的病好了,王蜜果卻跑瘦了。

半個月後,奶奶的病好了,王蜜果卻跑瘦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