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雲:“可一日無肉, 不可一日無豆。 ”千百年來, 豆類及其製品在中華民族傳統膳食中地位顯赫, 無與倫比。 如今, 現代營養科學研究證實:我們民族的祖先智慧超群, 言之有理!
大豆, 名副其實的“植物肉”
大豆(主要是指黃豆和黑豆), 富含優質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營養價值絕對不容小覷。 大豆素有“植物肉”的美譽, 就是因為其蘊含的蛋白質高達35%, 甚至遠高於豬、雞、魚、蛋等的蛋白質含量(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10%~20%之間)——大豆無愧為食品界的“蛋白質大戶”。 不僅如此, 大豆還富含維生素 B、鈣、鐵、鉀等營養成分,
此外, 大豆還集諸多保健功能於一身, 這是許多食物所無法比擬的。
首先要提的是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 它具有抗氧化、調血脂、抑制腫瘤生長、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 以及雌激素樣作用等生物學功效, 因而有益於延緩衰老、降血脂、抗癌、保護心腦血管, 以及預防骨質疏鬆。
其次是內含的大豆卵磷脂, 它常被稱為血管清道夫, 具有良好的乳化性, 能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澱並清除沉澱物, 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血液黏度、促進血液迴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並能為大腦神經細胞提供充足養料, 有利於預防老年癡呆症。
最後還有“功臣”大豆低聚糖。
豆腐、豆漿, 營養更勝一籌
豆腐和豆漿皆由大豆加工製成, 統稱為豆製品, 不但延續了大豆的營養保健優勢, 更在消化吸收和口味上獨領風騷, 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眾所周知, 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僅與營養物質的含量有關, 還與這些營養物質進入人體後的消化、吸收、利用程度有關。 大豆雖然含有較高的蛋白質, 但其消化率僅為65.3%, 而經加工成豆漿後卻可達84.9%, 製成豆腐後可提升至92%~96%。 如果豆腐經過浸泡、細磨、加熱等處理後, 將更有利於吸收和利用。
一杯鮮豆漿, 天天保健康
豆漿營養豐富, 簡單易行, 既可防治現代人的各種慢性疾病,
“五穀”豆漿DIY
如果你感覺市售的豆漿太稀, 沖水的豆漿粉又太甜, 怎麼辦?不妨自己動手製作豆漿。
大豆、大米、小米、玉米、小麥、高粱, 隨意搭配, 即可製成“五穀”豆漿、米豆漿、全豆豆漿、米糊、玉米羹等。 五穀雜糧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膳食纖維, 和豆類搭配食用, 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等, 十分有益。
消暑豆漿
【配料】幹黃豆45克、綠豆30克、蜂蜜或冰糖適量。
【提示】黃豆和綠豆充分浸泡後清洗乾淨, 一起放入豆漿機內。
【功效】消暑止渴、清熱敗火, 還可兼補夏季容易流失的營養, 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