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腎不好能不能吃楊桃

盤點慢性腎病防治八大誤區

罹患慢性腎病早期出現水腫、血尿一半的幾率還不到, 而卻有一些患者水腫、血尿是一過性的, 縱使有水腫、血尿症狀, 往往幾天甚至一周就自行消失了。 有些患者很少定期體檢, 或在拿檢驗報告時發現腎功的指標剛剛高出上限一點點, 卻不夠重視, 認為“不就高那麼一點點嘛”。 慢性腎病在診斷和治療上都普遍存在著誤區, 這些誤區導致患者和家屬抵觸透析、不積極治療, 對慢性腎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十分不利。 下面就請魏連波教授為典型的預防誤區開糾正處方。

誤區一:夜尿多沒啥關係

眼瞼小腿水腫、血尿、尿液顏色加深、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壓、夜間小便次數增多、夜間雙腿抽筋這些是慢性腎病最常見的早期表現, 夜間小便次數增多或是腎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

誤區二:3毫米的腎結石不算啥

超過2毫米的腎結石可通過B超發現, 儘管GFR正常, 但已有腎損傷, 屬於CKD分型第一期, 不能掉以輕心。

誤區三:尿蛋白一個加號沒什麼大不了

尿蛋白一個加號表示尿蛋白在0.2g~1.0g/L, 持續的陽性結果特別是加號較多時提示可能患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結核、腎腫瘤, 應引起注意並應進一步檢查或複查。

誤區四:血肌酐150不要緊

國內檢測腎功能最常見的指標是“血肌酐”, 常見通用的指標範圍是44-133umol/L,

患者150認為只是高了一點點, 他們根本不知道其危險性。 當我們發現腎功的驗血治療出現異常時、哪怕是一丁點兒的異常時, 其實腎功能的損失已經不足50%了, 也就是說兩個腎臟相當於壞死了一個。

誤區五:吃利尿藥、降尿酸的藥沒什麼事

慢性腎病的發病誘因多種多樣, 但臨床證明以下人群的腎臟病發病率較其他人群要高:假如腎功能檢查發現血肌酐超過1503umol/L, 患者一定要小心利尿藥、降尿酸等藥物, 此外, 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也易患腎臟疾病。

誤區六:腎病患者感冒一下沒事的

在我們日常接診的患者中, 有一種叫做“IgA”腎病的慢性腎病, 經過問診大多數患者表示在發病前的很短時間記憶體在“感冒”(專業稱呼為“上呼吸道感染”)等,

醫學研究也證明了感冒這種常見的“小小疾病”卻存在著誘發腎病的巨大風險, 總之, 腎病患者怕感冒。

誤區七:腎臟不好, 吃吃楊桃沒什麼

腎不好要少鹽、低蛋白飲食, 這個大家都懂, 但一些腎病患者吃楊桃導致病情惡化或復發也存在, 因此, 腎炎患者最好少吃楊桃, 此外, 南方地區人們 “海鮮、老虎湯、啤酒”的飲食習慣, 致使南方地區出現高尿酸血症, 即 “痛風”的比例較其他地區高很多, 繼而引起的痛風性腎病、腎衰竭也很高, 要注意飲食平衡。

誤區八:水腫消了、尿蛋白正常, 腎病就沒了

很多患者經過醫生一段時間的用藥後, 發現水腫消失了, 尿蛋白也正常了, 於是就不再接受治療, 這是大錯特錯。

在臨床醫學上, 蛋白尿恢復正常、臨床症狀消失被稱為疾病完全緩解, 只有這種狀態持續2年還不復發, 才能叫做治癒, 而且對CKD早期、持續的治療是預防腎衰竭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要繼續保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