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預防保健

顳下頜關節前脫位常因突然張口過大, 如大笑、打呵欠、或因張口過久, 如作口咽部檢查或手術時, 使用開口器過度, 使髁狀突脫離了關節凹、移位於關節結構之前而發生脫位。

下頜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 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照位, 即為顳下頜關節脫位。 臨床上多為前方脫位, 可以發生于單側或雙側。

病人呈開口狀態, 不能閉口, 流涎, 進食及說話均困難, 表現為極度痛苦。 耳屏前凹陷, 捫之關節凹空虛。 雙側脫位時, 下頜前伸, 單側脫位時, 中線偏向健側, 咬合紊亂。

檢查可見下頜運動受限,

前牙呈開。 脫位側耳屏前方凹陷, 顴弓下方顯膨隆。 X片顯示髁狀突位於關節結節的前方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下頜骨的髁狀突滑出關節以外, 不能自行復位。 可以發生在單側, 亦可發生在雙側。 臨床上常見者為急性關節前脫位和復發性關節前脫位。

治療原則是儘早手法復位, 並限制下頜活動兩周左右。

手法復位的操作方法:病員低位端坐, 頭靠椅背或牆壁, 下頜牙的咬合面應低於手術者兩臂下垂時的肘關節。 術者站于前方, 雙手拇指(可包以紗布)向後分別放在兩側下頜磨牙的咬合面上, 其餘手指握住下頜體部。 復位時囑病員放鬆肌肉, 術者兩拇指逐漸用力將下頜骨體後端向下加壓, 餘指將頦部稍向上抬。 當髁狀突下降至低於關節結節平面時,

順勢將下頜骨向後推動, 髁狀突即可滑回關節凹面復位。 復位後立即用頭頜繃帶固定, 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

顳頜關節前脫位的復位手法

復位前應注意消除病員緊張情緒。 有時可按摩顳肌及咬肌, 或用1-2%普魯卡因作顳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 以助復位。 陳舊性脫位, 必要時需在全麻下復位, 甚至手術切開復位。

下頜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 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照位, 即為顳下頜關節脫位。 臨床上多為前方脫位, 可以發生于單側或雙側。

1、預防本病的關鍵是避免外傷, 醫治復發性脫位。 該病主要由大開口、損傷等使髁狀突脫出關節之外而不能自行重定, 老年人肌肉張力失常、韌帶鬆弛時也可發生復發性脫位。

2、顳下頜關節急性脫位應予及時重定, 並用繃帶作顱頜固定, 限制張口2-3周。

3、對脫位時間較長、咀嚼肌肉發生痙攣患者, 可先行局部熱敷或行咀嚼神經封閉後才用手法重定。

4、在各種方法重定無效時, 方可考慮在全麻下重定, 甚至手術重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