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視覺資訊的獲得, 首先取決於眼球光學系統能否將外部入射光線清晰的聚焦在視網膜上, 即眼的屈光狀態是否正常。 因此, 屈光狀態異常時的屈光不正, 指的就是眼在不使用調節時, 平行光線通過眼的屈光系統後, 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而是在視網膜前方或後方成像。 它包括遠視、近視及散光。
在調節放鬆狀態下, 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 稱為近視;聚焦在視網膜之後則為遠視。 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線上屈光力不同, 形成兩條焦線和最小彌散斑的屈光狀態。
屈光狀態正常也叫正視, 就是當眼調節靜止時, 外界的平行光線(一般認為來自5m以外)經眼的屈光系統後恰好在視網膜黃斑中心凹聚焦。 因此屈光不正也叫非正視。 什麼叫眼的調節呢?是一種我們為了看清近距離的目標而改變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正常情況下, 嬰幼兒出生不久都處於遠視狀態, 隨著生長發育, 逐漸趨於正視, 直到學齡前基本達到正視。 因此, 兒童在學齡前視力未達到正常標準並不表示為異常。
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 其中遺傳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當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要預防屈光不正, 我們在生活學習中, 特別是青少年, 看書, 寫字姿勢要端正, 不能趴在桌子上歪著頭學習, 也不能夠躺著、走路時或坐車時看書。 平時閱讀或寫字時, 書本和眼的距離應保持30釐米左右。 光線要充足、柔和, 不要在陽光直射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