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脾胃虛了, 人的氣色及不好了, 你想知道脾虛的人又哪些影視禁忌嗎?你想知道脾虛的人吃什麼能緩解脾虛的症狀嗎?馬上跟著小便去看看吧!
脾主要是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則運化失常, 並可出現營養障礙, 氣血自然差了, 表現出來就是“虛”;脾虛了身體裡的水分代謝也會出問題, 濕濁在體內排不出來, 就產生了紅疹子, 濕濁在舌頭淤積就令舌頭變“胖”, 從而舌邊產生齒痕。 脾虛之人要注意飲食調理, 要忌口。
脾虛之人不能吃的食物:
1、田螺
性寒, 味甘鹹。
蚌肉性寒, 味甘鹹, 能滋陰、清熱, 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 食之易傷脾胃陽氣。 所以, 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 甘鹹寒。 多食寒中, 脾虛便滑者皆忌。 ”
2、枸杞子
性平, 味甘。 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 枸杞性寒。 如《別錄》中說它“微寒”。 《食療本草》認為“寒, 無毒”。 《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 甘寒性潤。 ”正因如此, 對平素脾胃虛弱, 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 皆當忌之, 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 時時泄瀉者勿入。 ”
3、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 能開胃消食, 但有損害脾胃之弊。 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 食物不克化, 胸腹酸刺脹悶者, 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 但不可多食, 恐反克伐也。
4、梨子
生梨性涼, 脾虛切忌。 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 損脾, 生食多成冷痢。 ”《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 法鹹忌之。 ”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 ”因此, 凡脾虛之人, 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 切勿食用。
5、鴨肉
性涼之物。 《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 滑中發冷氣。 ”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 滑中, 凡為陽虛脾弱, ……皆忌之。 ”因此, 脾虛之人, 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6、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 屬於清補食品, 滋膩之物,
7、牡蠣肉
性質微寒, 味甘鹹, 雖有滋陰養血作用, 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 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 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 清·黃宮繡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
8、螺螄
性寒, 味甘, 雖有清熱作用, 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 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 善解一切熱瘴。 胃中有冷飲, 腹中有久泄不實, 不宜食之。 ”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故凡脾虛者, 法當忌食之。
總的來說, 脾虛之人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蔔、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蓴菜、髮菜、蕺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膨大海、薄荷等。
應對脾虛6種食物
1、甘薯
甘薯又被稱作“紅薯”, 屬於性平味甘的食物。 常吃能夠健脾益胃, 治療和改善疳積瘦弱, 腹脹瀉痢等身體不適症狀。
2、薏苡仁
味甘淡, 屬性微寒。 具有利水滲濕和止瀉的作用。 對於腹瀉、食欲下降等脾虛症狀都適用。
3、粳米
又被稱為“大米”。 性平味甘, 對於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處。 可以用來治療、改善因脾虛所致身體消瘦、煩悶、泄瀉、下痢等症狀。
4、小麥
小麥屬於性涼味甘的五穀類食物。
5、芝麻油
芝麻油性涼味甘, 能夠潤滑腸道、預防大便幹結、幫助身體排毒解毒、治療食積腹痛、潰瘍等症
6、糯米
糯米又被稱作“江米”, 性質溫和, 味甘, 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食用。 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乾渴、改善自汗、治療便溏和腹瀉等功效。
總結:上面的8種食物, 脾虛的人千萬不要吃哦, 不要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欲而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哦, 那樣就太得不償失了!脾虛的人在日常飲食中要多吃一些粳米、糯米之類的, 對脾虛有好處哦!